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周洋 《农村青年》2007,(7):62-63
刘莹是重庆一家媒体的女记者。在一次采访中,她接触到当前都市中刚刚露出头角的“快闪一族”。“快闪”最初是一个叫比尔的美国人创始的。主要是为了宣泄过大的工作压力。2003年6月比尔策划了首次“快闪”活动。那天,他和在互联网上约好的200多人齐集纽约一家百货公司,同一时间一齐向售货员说要买同一款地毯,在大约10多分钟之后,便又突然散开。2005年后“快闪”传入中国,在一些城市中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22.
不论是镜头内外,王俊都是十分平和地存在着。其实。她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风格尖锐张扬的美女记者,反而是个眼神安静、声线柔和的女人。让人难以想象,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是如何在汶川地震时深入震区,在惊心动魄、命悬一线中,在那片满目疮痰的土地上,面时摄像机,用“我在现场”的方式,聚焦突发事件,讲述动人故事?是怎样一次次地跟着驻鄂空降部队的特种兵,爬悬崖、攀绝壁、登“孤岛”,参加搜救活动。寻找生命踪迹?这个纤弱的身躯里。究竟蕴藏了什么样的力量和坚韧?  相似文献   
23.
<正>1956年5月1日,金庸与香港大学毕业的女记者朱露茜结婚,金庸为她改名为"玫",含有"以文称王"的意思。6个月后,金庸的第一个儿子降生。1961年、1963年和1965年,二儿子及两个女儿出生。朱玫是金庸的第二任妻子,结发妻子杜冶芬和现任妻子林乐怡都没有生育。长子最具父亲基因在金庸的儿女中,大儿子查传侠大概是最具有父亲遗传基因的孩子了。  相似文献   
24.
巴根草 《江淮法治》2011,(24):38-39
两年时间里.云南女记者汤兴萍先后跟3名杀人犯碰头接触.并成功劝服他们投案自首。  相似文献   
25.
个人的人生,都会直面厚重艰难的课题。是逃避,还是用力在生命的轨迹里添上厚重的一笔?台湾女记者张平宜选择了后者。  相似文献   
26.
“亲爱的宋黎:想不到昨日(笔者注:1982年4月10日)收到你从华盛顿希尔顿大酒店寄来的信,告诉我你为签署加州奥克兰市同大连市结为友好城市的协议来到美国。并谢谢你送我织锦缎。”这是与宋黎阔别46年后,海伦·斯诺写给宋黎5000字长信的开头语。 海伦·斯诺(全名海伦·福斯特·斯诺,笔名尼姆·威尔斯)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女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她于1907年9月21日出生在美国犹  相似文献   
27.
《党政论坛》2012,(2):62-64
《历史决议》历经一年零三个月终于面世 1980年8月21日和23日,邓小平接受了以“提问尖锐,言辞泼辣,善于触及敏感问题”著称的意大利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采访。因为这次采访的主题是如何科学地评价毛泽东、维护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所以连邓小平本人也说是一次“考试”。  相似文献   
28.
徐文吉 《东北亚研究》2009,(3):F0002-F0002
今年入夏以来,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亲赴平壤,成功解救回被朝逮捕判刑的两名美国女记者为嚆矢,使去冬今春的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再一次缓和下来。半岛局势的这种紧张一缓和一再紧张一再缓和的恶性循环运动,仅在近十多年就演绎了不止一两次。紧张时,似乎顷刻间就会战争爆发;缓和时,各方便能坐到谈判桌前,但朝核问题终究未获解决。  相似文献   
29.
30年前,我第一次到天津,在《天津日报》实习,那时我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大三的学生。带我的是农村部的女记者韩国珍。韩老师人到中年,有着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她性格稳重,不事张扬,对我的帮助、关照,都是默默的。当时,韩老师主要做编辑,已很少下乡去采访,  相似文献   
30.
本刊记者 《友声》2014,(1):34-34
<正>2013年12月5日,中国罗马尼亚友好协会副会长骆东泉前往上海华东医院探望"罗马尼亚的白求恩"——柯烈然大夫的遗孀赵婧璞女士,代表中罗友协向她表示亲切慰问和良好祝愿,祝她早日康复,幸福长寿。骆东泉还转达了全国友协领导对她的关怀和问候,希望她安心养病,安度晚年。赵婧璞女士感谢全国友协和中罗友协的关怀。她向骆东泉赠送了她撰写的《赵婧璞太太回忆录——同丈夫在一起的日子》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