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56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71.
沉默权与如实回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的提问享有缄口不语的权利。如实回答 ,是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的义务。本文阐明了二者尖锐对立的关系 ,主张若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 ,就必须删除刑事诉讼法关于“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相似文献   
72.
从“硬审讯法”到“软审讯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8年7月召开的全国检察长座谈会上,曹建明检察长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并且特别指出"要通过严肃查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真正使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由‘软’变‘硬’,树立法律监督的权威"。  相似文献   
73.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司法工作人员的讯问拒绝回答的权利。如实回答义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司法工作人员的讯问依事实真相陈述的义务。从辩护角度看,只要承认辩护权是一项权利而不是义务,辩解是辩护而不是供述,只要承认权利的主体有放弃权利的自由,而没有不能解脱的束缚,沉默权就是无法否认的客观存在;从如实回答义务看,沉默权不会因如实义务的确立而不存在。客观规律表明,沉默权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中从来没有被剥夺,也不应被剥夺。不能因特殊沉默权否认一般沉默权。如实回答义务的真正实现需要沉默权的存在。强调沉默权,对于保护人权,坚持无罪推定原则,尊重司法实践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一、基于保险合同的特殊性,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最大限度的诚实守信。投保人依法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即是最大限度诚实守信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前,应当如实回答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作出的询问,如实告知影响保险人对是否承保以及如何设定承保条件、承保费率做出正确决定的重要事项。对于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并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二、如果保险人在明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情况下,不是进一步要求投保人如实告知.而是仍与之订立保险合同,则应视为其主动放弃了抗辨权利,构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弃权行为,故无权再以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为由解除保险合同,而应严格依照保险合同的约定承担保险责任。  相似文献   
75.
侦查人员"口供情结"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讯逼供存在于刑事诉讼之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侦查水平相对滞后、个别侦查人员素质较低、监督制约机制欠缺和惩处不力。然而从深层次而言,司法人员特别是侦查人员头脑中存在的"口供情结"是产生刑讯逼供的主要原因;"口供情结"也是我国封建诉讼观念和侦查工作现状的必然产物。根治它,仅靠各类"加强"、"提高"措施不行。沉默权的提出,为根治、消除"口供情结"提出了一个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76.
“两年为期”严打整治斗争结束后,要继续因地制宜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斗争,保持对刑事犯罪主动进攻的态势;加强对几类重点人员的管理与控制;推进打防控一体化建设;加强民事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减少“民转刑”案件;继续纠正统计不实。  相似文献   
77.
自首作为刑法规定的一项重要情节,事关当事人受到司法裁量时能否从轻或减轻处罚,但由于其成立条件不够具象化,导致实践中对于不同情况是否成立自首存在较大争议。尤其是对“如实供述”的认定,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何时如实供述、如实供述的边界、自我辩解行为、翻供后再如实供述等问题,都可能影响“如实供述”的成立。况且不同的司法机关对此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实务中更应当遵照立法目的,以体系解释明晰“如实供述”的认定逻辑。  相似文献   
78.
与读“红楼”有相同感觉的,是读《铁木前传》。我19岁在《天津日报》发表处女作《麦花香》。23岁,头顶一脑袋高粱花子走进天津日报社做文艺记者。有前辈编辑问,你写东西是不是受《铁木前传》影响?我如实回答:我不知道有一部书叫《铁木前传》。在文学荒漠的年代,在我那冀中平原的土炕上,能读到的唯一小说是《金光大道》。  相似文献   
79.
《法庭内外》2006,(9):59-59
法官: 我在为自己的汽车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时,没有将该车曾发生车祸,致一人重伤的情况告知保险公司。近日,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指责我故意隐瞒实情,没有履行对重要事项的如实告知义务,害得他挨了领导的一顿批评。请问,在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时,应告诉保险公司哪些重要事项?  相似文献   
80.
我国确立沉默权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福侠 《河北法学》2001,19(3):144-146
沉默权是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我国却是一个空白。从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对沉默权在我国的确立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