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89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84篇
工人农民   579篇
世界政治   3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5篇
法律   1363篇
中国共产党   3336篇
中国政治   8364篇
政治理论   1082篇
综合类   2313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368篇
  2014年   1127篇
  2013年   1228篇
  2012年   1353篇
  2011年   1453篇
  2010年   1564篇
  2009年   2209篇
  2008年   1243篇
  2007年   1066篇
  2006年   982篇
  2005年   853篇
  2004年   791篇
  2003年   707篇
  2002年   532篇
  2001年   368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你好!我想到一家公司工作,职位是收银员。""好,您稍等——这里有一家沃尔玛在招收收银员,您看可以吗?"在福建省,12580海西求职平台成为求职者找工作的一条新途径,这一容纳有二十多万个岗位信息的信息化服务方式,对进城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特定就业人群来说,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翔表示:用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政府做什么?做平台。政府推什么?推机制。支持所有社会力量办的职业中介机构广泛开展促进就业活动,并且按政策给予补贴,更好地为求职者服务。  相似文献   
972.
开阔视野     
<正>中央强调:年轻化非低龄化据《瞭望》新闻周刊第48期报道,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日前指出,要坚决纠正干部任职年龄一刀切的错误做法,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不能将任职年龄层层递减。近年来,中央注意到在年轻干部队伍培养选拔和各级领导班子配备工作中出  相似文献   
973.
翟景 《人大论坛》2010,(11):7-8
为什么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对《就业促进法》的普及与实施情况加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74.
沈仁达 《人大论坛》2010,(11):11-13
古今中外,历朝历代,无论是哪种社会制度,也无论是哪个政党执政,就业都是民生之本,只有“乐业”才能“安居”。贵州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需要就业的人口多,解决就业问题难度更大。为了解全省促进就业工作的开展情况,省人大常委会借执法检查之机,  相似文献   
975.
古有谚语:学艺为糊口。这里的学艺自然是指拥有某种技艺的人,类似“术业有专攻”中的“专”。于今天而言,也就是某种职业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下简称《就业促进法》)是为了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  相似文献   
976.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3.0%,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产物,作为新生事物的独立学院在研究教学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夹击下,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特殊的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977.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3.0%,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产物,作为新生事物的独立学院在研究教学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夹击下,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特殊的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978.
金融危机以来.创造就业机会已成为华盛顿的头号要务。在考虑种种不同的办法时,我们必须揭穿刺激就业增长的一些神话:  相似文献   
979.
李国和 《求索》2010,(6):78-79,29
人们一般容易接受劳动力是一种资源的观点,却往往很少意识到就业岗位其实也是一种资源,一种社会资源。本文从经济学与社会学的视角进行讨论,提出:就业岗位这种社会资源稀缺是社会主体(劳动者)与一系列经济社会要素共生关系的长期结果。经济波动与经济市场化固然是首要的原因,而人口增长、传统文化的"嵌入"、社会转型与就业失范、以及"人力资本"的"双刃"效应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