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5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191篇
中国共产党   587篇
中国政治   810篇
政治理论   331篇
综合类   37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张金梅 《学习月刊》2011,(18):52-54
《春秋》之"义"首在正名。《庄子?天下》云:"《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1](p1067)这是对《春秋》正名思想的最早阐述。遗憾的是,《庄子》没有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2.
人文精神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就其实质而言,是人对真正的人的生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超越性追求。具体地说,人文精神具有以下基本特征:高度的抽象性;多层次性;核心是对人的关怀;追求并积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性与非理性精神的综合,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与不断实现;历史性等。  相似文献   
203.
逻辑悖论通过与现实生活相互观照,或通过形式逻辑演绎,体现人文向度。通过分析并揭示"美诺悖论"、"上帝悖论"和"上帝的烦恼悖论"的实质,提出逻辑悖论的实践问题,以及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逻辑悖论是实践活动的有效思维工具。在实践活动中,对逻辑悖论的理解要在意识并回归到人文精神中达到自觉,还要回归到人文精神中构建和谐社会。同时,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逻辑悖论不仅给出了人们生活的理想目标的设定,而且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提供了方法论,更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某种精神意境。可以说,在思考逻辑悖论的同时,人们创造着一种有意义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4.
杨胜群 《学习导报》2011,(19):38-3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上进的民族,总是具有一种忧患意识。没有忧患,就不可能进步。从而,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总不是沉湎安乐的文化,而是咀嚼忧患的文化。湖湘文化和湖湘人文精神之所以具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充盈着一个历经苦难、在苦斗中前行的民族所积淀和承传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205.
206.
漫画     
《精神文明导刊》2008,(9):33-33
[注释] 天同覆,地同载:《礼论·孔子闲居》:“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私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  相似文献   
207.
孔子教育思想是从“仁”派生出来的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体系博大精深,其精髓是践“仁”。孔子关于知与行、学习与实践关系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充满了辩证法,揭示了人的认识论和教育的基本规律。“仁”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如何进行教育?孔子主张行“仁”,即用“仁”的方法去实施教育:一是强调教育的社会性,“有教无类”;二是强调教育要落实到主观世界的改造,进而改造客观世界;三是以“仁”的理念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我们应当把孔子教育思想发扬光大,培养出更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杰出的人材。  相似文献   
208.
略论孔子辩证教学思想与现代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孔子教育思想中关于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德育(修身)与智育(致知)、循循善诱与学以致用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加以阐述分析,并略析其在现代教育中之意义。  相似文献   
209.
王士恒 《传承》2010,(12):36-37
人文精神和文化品味,是一个城市的根基与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人文又好又快发展是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坚持人文的资源观、价值观、标准观。只有把城市发展建立在人文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文、科学、自然、社会真正趋向和谐,城市完美人格才有可塑造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210.
汤勤 《人民论坛》2010,(12):184-185
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荀子和韩非为代表的先秦诸子一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发展和总结了关注现世、肯定人在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及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另一方面在他们的思想中又难以避免地掺杂着神化思维的成分。"事在人为"与"秉承天命"两种对立的思想观念共存于他们的思想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