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80篇
中国共产党   482篇
中国政治   627篇
政治理论   224篇
综合类   1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孙中山的行政价值观,博辑中西行政文化精华,包括人民行政观、法制行政观、道德行政观、廉法行政观、效能行政观,是孙中山博大精深行政思想和行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二十世纪初中国最优秀的行政价值观,更是新时期中国行政文化建设必须珍视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2.
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语境与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有其时代特质,但在当代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3.
魏明枢  谭明 《世纪桥》2003,(4):53-55
1927年,在“四一二”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中,在革命处于极低潮严峻的时刻,叶剑英毅然通电反蒋,再次申请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他伟大一生的重大转折点,是他革命生涯中最重大的道路选择。本文将探讨叶剑英作出这一选择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4.
金怡顺 《党史博采》2005,(1):137-138
孙中山先生毕生梦寐以求并为之不懈奋斗的是国家的独立、民主和统一.他在崇高的爱国主义旗帜下,坚决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留下的遗训至为宝贵.海峡两岸同胞应遵循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为尽快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5.
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而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归宿 ,孙中山的民生观是历史的重心 ,突出了历史主体的人 ,尤其是维持人生存需要的经济生活的重要性 ,提出了一个极富价值的理论命题 ,从而给中共三代领导人以很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6.
董寅生 《各界》2014,(6):85-88
无论在国民党中还是在国民党前身中国同盟会里,1865年出生、1953年去世的吴稚晖都可谓不折不扣的元老。论年纪,他比孙中山大一岁,比蔡元培大3岁,比章太炎大4岁,比黄兴大9岁,相较汪精卫、蒋介石几乎等于父辈;论功名,他是前清举人,本来还颇有中进士之望,只为受新思潮的鼓动,憎恶八股,绝意科举,遂未克更上层楼。  相似文献   
197.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同时也是一名忧国忧民的卓越思想家。尤其是他的法律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凸显出某些超前性。在现代性思维逻辑下,孙中山先生的法律思想同样闪烁着宝贵的理论光芒,对于推进当前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如下: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的理论主张是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必要条件和发展指向;"五权宪法"和"权能分治"的法律理论及其实践对当前建设"法治中国",构建"平安家园"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8.
王龙 《同舟共进》2014,(6):16-21
甲午惨败的这一年,中国的热血之士都行动起来了,纷纷开出自己的救亡药方。学贯中西的严复首先从平静的书斋拍案而起,化笔为剑,用文章呐喊冲锋;康有为在北京振臂疾呼,发动轰轰烈烈的"公车上书",提出拒约、迁都、变法三项救国之策;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愤而向清廷公开挑战,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在家国罹难的艰危时刻,这三位中国人所经历的心路沧桑,无疑是中华民族劫后重生、凤凰涅槃的生动缩影。  相似文献   
199.
周兆利 《春秋》2014,(2):47-48
1912年孙中山先生短暂的青岛之旅,原非一段复杂的史实,但由于资料的散佚匮乏,记忆模糊成了碎片,为后来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导致不同版本流传坊间。  相似文献   
200.
1925年春,段祺瑞勾结张作霖,委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去张家口赴任,将其排挤出北京。经人介绍,冯玉祥认识了鲍罗廷(第三国际代表、苏联驻广东革命政府代表、国民党政治顾问)和加拉罕(苏联第一任驻华大使),经常谈论关于革命、宗教以及取消不平等条约等问题,其思想和政治见解发生了变化。联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