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80篇
中国共产党   479篇
中国政治   627篇
政治理论   224篇
综合类   1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刘小宁 《春秋》2011,(5):54-56
1911年12月,孙中山回到上海后,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12月25日晚,孙中山在上海哈同花园连夜召集同盟会骨干开会,加快了组建南京临时政府的步伐。在这个会议上,专门讨论了民国国旗的制式问题。  相似文献   
92.
《理论与当代》2011,(2):55-55
据11月25日的《中国社会科学报》报道: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章开沅在近日召开的“孙中山·辛亥革命研究回顾与前瞻高峰论坛”上提出,做好辛亥革命“三个一百年”研究。  相似文献   
93.
王龙 《同舟共进》2014,(6):16-21
甲午惨败的这一年,中国的热血之士都行动起来了,纷纷开出自己的救亡药方。学贯中西的严复首先从平静的书斋拍案而起,化笔为剑,用文章呐喊冲锋;康有为在北京振臂疾呼,发动轰轰烈烈的"公车上书",提出拒约、迁都、变法三项救国之策;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愤而向清廷公开挑战,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在家国罹难的艰危时刻,这三位中国人所经历的心路沧桑,无疑是中华民族劫后重生、凤凰涅槃的生动缩影。  相似文献   
94.
孙中山在长期的政党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党建设思想.他不仅论证了政党建设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阐述了政党建设的基本特质和主要内涵.孙中山政党建设思想的精华对于今天参政党的自身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5.
《前线》2011,(10):F0002-F0002,F0003
100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封建帝王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新历史。  相似文献   
96.
无形的辫子 有一个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活动,先期征求题词。我脑子一热,写下两句话;辛亥革命剪掉了有形的辫子无形的辫子要拖到哪年哪月?右写廖冰兄大师语意廖冰兄先生的原话是:剪掉有形的辫子是中山先生当年的丰功伟绩剪尽无形的辫子是我们当今的艰巨任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敬制  相似文献   
97.
孙中山与近现代中国发展关系密切,尤其是他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改革思想对今天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影响巨大。"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主要思想和革命旗帜,体现在今天中国改革和发展上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实现国家民主法治文明和谐、实现人民富裕自由和享有幸福生活。因此认真挖掘孙中山改革思想的当代价值对于促进全面深化改革,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
萧森 《政府法制》2011,(32):29-29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袁世凯以让位为条件,说服了隆裕太后议和,最终颁布了最后一道圣旨。  相似文献   
99.
6月6日上午,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图片展览开展。从台湾远道而来,为展览剪彩的台湾退役将军王文燮说: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都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军事领导人。大陆十大元帅  相似文献   
100.
正说到中山舰,相信熟悉中国现代史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1926年,蒋介石利用"中山舰事件"扩张势力,逮捕了中山舰舰长李之龙(中共党员),并迫使中共中央向其让步,为其后来公然发动"清共"埋下伏笔。事件前后的中山舰到底经历了哪些跌宕起伏的悲壮往事,值得后人去追寻。舰名更易:从"永丰"到"中山"中山舰的前身为永丰舰。甲午中日战争后,清王朝为重建海军以加强国防,决定再次购买军舰充实海军实力。1910年,清政府派遣海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