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6篇
中国共产党   59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3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今天已成为一个名词的学术二字,其本意各有所指。大抵学指学理,而术则重在应用。近代以来,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更重视西方的技术应用,而对于技术背后的学理探究则较为忽略,形成了一种重"术"轻"学"、"术"高于"学"的情形。  相似文献   
42.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出具票据的业务活动,为企业提供了安全、便捷的结算途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相应的票据责任和可能的财产风险。实践中,一些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出于种种原因违反法律规定,非法为他人出具票据,从而使银行等金融机构遭受财产损失,严重扰乱金融秩序。我国关于违规出具票据罪的规定已较为完备,但是对于违规出具票据罪的构成要件问题还存在研究的必要。文章在归纳前人观点的基础上,从违规出具票据罪的客体、客观行为、主体和主观四个方面对其构成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以期为我国刑法理论中对该罪的研究以及实务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3.
论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的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的学理基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论证:从学科特点上看,人的需要理论和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存在的逻辑起点;从方法论意义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性、情感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存在的现实根源.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的学理基础的研究过程,就是通过对其自身文化价值的反思、批判、调节、修正、改造、重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草根性的提出,既是社会发展的本质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44.
道德文化传统与常识化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文化传统不同于传统道德文化,它是在不断地汲取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以适应现实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它深深地积淀于社会成员的心理意识之中,因而时时处处地体现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45.
根据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其表现形式及精神实质,从学理上,可将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分为显性原则与隐性原则,突然性原则与应然性原则等六大类.  相似文献   
46.
崔海旭 《新湘评论》2010,(14):49-49
说到人际关系,人们会立刻想到“搞交际”、“拉关系”等一些负面的做法。其实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需要重视人际关系。科学理解并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7.
学界一直用“五权宪法”指称孙中山的旧民主主义宪法思想体系或者作为孙中山宪法思想的核心。其实 ,“权能”学理才是孙中山宪法思想的核心 ,本文从孙中山宪法思想与三民主义的关系、“五权宪法”的内涵及其与孙中山宪法思想的关系、“权能”的基本内涵及其与“五权宪法”的关系三个层面证明了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48.
<正>为了加强党史学的学科建设,增强党史研究的学理深度,提高党史研究的学术水平,本刊拟长期设置"学理探讨"栏目,特向学界征集"党史学理论"专题如下:党史学的学科性质、党史的撰述方法、党史学的学科体系、党史学的学科范畴与概念、党史研究的学术批评、党史学史的新进展、党史研究学术史、党史学与党建理论的关系、党史学与当代中国史学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11这是继《文化苦旅》之后,余秋雨20年来对迷失的中国文明的心灵叩问。文化究竟是什么?在《何谓文化》一书中,作者在深邃的观察之后,用亲身经历和鲜活的感受来解读这一最根本的问题。分别从学理、生命、大地和古典四个层面来解析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从精英界到公众心理,到底缺失了什么。第一部分《学理的回答》,系统化地论述了何谓文化,何谓中国文化的本性等等问题,针对社会心理的浮躁和作家本人的深邃思索,直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不断推进。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然的研究仍存在低水平重复、叙述简单等问题,问题意识、系统性研究和学理性探讨明显不足。因此,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尤为迫切,尤其是目前我国初步进入邓小平所说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阶段,在这样一个历史新的起点上,应从学理分析、问题意识、国际视野三个维度出发,不断深化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