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8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54篇
法律   210篇
中国共产党   208篇
中国政治   607篇
政治理论   95篇
综合类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庄晓霞 《工会论坛》2005,11(5):164-164
一个优秀的画家,除高超的绘画技巧外,还要有平静的姿态、良好的心态,然后可以到达绘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只有把状态、心态、静态、动态高度统一起来,才可能作出具有非凡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欣赏刘景瑞先生的书画作品,仿佛置身于一处墨香飘溢、阳刚大气、别开生面的书斋画廊。从那一幅幅风格不同的作品中,我们体味到,他完全沉浸在自己高远的精神世界里,追求着那忘言、忘象、忘形、忘我的艺术境界。文如其人,很多同行论他的作品是“严谨而纵横恣意,毫飞墨喷而不矫揉造作”,人与字画都透着忠直坦诚,也透着豁达仁厚。刘景瑞从小就喜欢画画,李慕白、华三川等的许多作品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想当画家的梦想,牵绕了他的大半生。然而命运与他开了个玩笑,在那个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他却只能上包头煤校,专业是矿山机电。多年…  相似文献   
13.
阿罗 《文明导刊》2003,(6):40-40
  相似文献   
14.
艺术窗     
《党课》2007,(12):F0002-F0002
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巨匠。《雅典学院》这幅壁画现藏于梵蒂冈博物馆,是拉斐尔为梵蒂冈宫绘制的三幅巨型壁画之一。  相似文献   
15.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体系,它们中的许多精髓都被衍生成中国绘画的重要理论,对中国绘画的艺术创作、审美原则、艺术风格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构成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根基,因此,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艺术必须从儒、道、佛的视角着手。  相似文献   
16.
蓬莱记游     
几回梦里游蓬莱,今天终于到蓬莱。足至胜地,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彩色牌楼上的两副对联,一副为著名书法家刘海粟88岁时的挥毫:"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壮丹崖山";另一副则出于左手书法家费新我的手笔:"碧海仙槎心神飞越,丹崖琼阁步履逍遥"。再仰首看,大门蓝底横额上有"人间蓬莱"四个金色大字,鲜艳醒目,为宋代著名词人苏轼所书,写得酣畅有力,气势非凡。我们游兴颇高,拾级而上,盘旋而行,说笑间来到了蓬莱阁。据介绍,蓬莱阁始建于北宋,明清又扩建、修葺,是规模宏大、布局独具一格的古建筑群。它由蓬莱阁、吴祖殿、三清殿、天后宫、龙王宫、弥陀寺等殿宇组成,统称蓬莱阁。阁、殿、宫、寺,参差错落,浑然一体,气势磅礴。蓬莱阁的举世闻名,不仅因为它位于如诗似画的丹崖山巅,更由于它与"八仙传说"结  相似文献   
17.
高慧 《友声》2005,(1):33-34
灵山古刹 ,佛光耀宇 ;吴中胜地 ,碧水连天。2 0 0 4年 1 1月 6日在江南富庶的鱼米之乡 ,在名家辈出的历史文化名城———无锡 ,由对外友协与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共同主办的“中日书法绘画交流大展”在无锡体育中心展馆开幕。此次展览以“交流、融合、创新”为主题 ,邀请中日两国当代著名书画家 1 0 0名共同参与 ,展出他们新近创作的书画作品 2 0 0件 ,旨在进一步加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和交流 ,促进中日书画艺术的共同发展 ,使之成为中日两国书画交流史上最具影响的艺术盛事。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华泽 ,文…  相似文献   
18.
韩毅 《政府法制》2013,(16):46-47
疫病因其发病急骤、传染性强、病情凶险,成为宋代流行最广泛的传染病,约发生93次大规模的流行。 自然灾害引发的疫病在宋代多次发生和流行,文献中直接用“水疫”、“震疫”、“旱疫”、“火疫”、“饥疫”等名称来称呼这类疾病。宋代发生的70多次疫病,直接与自然灾害有关。如明道二年(1033年)春,南方大旱,种饷皆绝,引发人口流动,继又发生疫病,死者十之二三。地方政府虽作粥糜以救济,然食之辄死,村聚墟里,几为之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13,(7):64
依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有权利参与到所有影响其生活的一切事项中。在灾害面前,儿童和青少年并不只是消极的受害者,他们一样有自己的能动性,一样可以对防灾减灾做出积极的贡献。这样的贡献,可以是发表观点和意见,也可以是采取实际的行动。在防灾减灾过程中,儿童的视角还未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朱韬 《廉政瞭望》2012,(3):56-57
宋代完备的官场制衡机制,使五代以来“朝纲混乱,武将乱权”的传统被迫终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