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16篇
中国共产党   62篇
中国政治   176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廉政瞭望》2017,(21):53-53
“蹴鞠”一词最早记载在《史记匪涨亓写》里,汉代刘向《别录》和唐人颜师曾《汉书·枚乘传》均有记载。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十分盛行,成为宫廷中的高雅活动。宋代甚至成立了皇家足球队。  相似文献   
82.
宋代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的税收征管体系,本文通过研究宋代税收征管制度,总结宋代税收征管制度的优点和值得借鉴之处,对症下药,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和建议,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防止税源流失,使其充分发挥增加财政收入和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相似文献   
83.
祥龙献瑞     
图中所展示的这件陶俑,乃是我国宋代的遗物。其外形乃龙首人身,且衣着去冠冕服、脚踏方形须弥座,观之则身躯比例得当、造型静穆飘逸,带有些许仙家之气。不仅如此,该件陶俑表层敷有一层淡红色的陶衣从而掩去其灰陶本质以便涂朱施粉。  相似文献   
84.
清乾隆皇帝《食栗》诗中描绘了隆冬季节围炉食板栗的情趣,并称板栗有美容的功能。慈禧太后就是常食粟子粉加冰糖和面粉蒸的窝窝头,称为美容“御食”。宋代诗人苏东坡晚年患腰脚病痛苦不堪,通过服板栗半月治愈。  相似文献   
85.
宋代的监司互察是宋代地方监察制度中发展较为成熟而富有时代特色的典范。宋代监司互察的主体是地方各路的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以及杂司。从本质上看,监司互察包含行政权、监察权两权监察和路级各司同级互察两方面的内涵,既是地方各司对同级行政权的监察,又是对同级地方监察权的再监察。宋代规定监司互察的范围主要有暴横赋敛、隐蔽水旱、大吏奸赃、兵将包藏四种情形,在监司互察失效情况下监司须承担"以其罪罪之"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86.
"莫嫌老圃秋容淡,犹看黄花分外香。"——唐·韩琦"家家争说黄花秀,处处篱边铺彩霞"。一进深秋,百花渐次遁去之际,几乎便是菊的天下了。这时,如果你漫步菊圃,便会发现每朵菊花都象一首隽永的诗篇。有的像寒梅傲雪,戏弄风神,令人起敬;有的像荷花泛水,舒怀怒放,使人陶醉。菊花的这种不畏霜寒的顽强性格,素为人们所崇敬。所以,古人把梅、兰、竹、菊誉为花中"四君子"。我国人民养菊、爱菊、颂菊有着悠久历史,早在《礼记.月令》中已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之记述。《楚辞》中亦有"春兰兮秋菊,长  相似文献   
87.
诗词品读     
《党建文汇》2014,(12):16-16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品读】这是宋代诗人陆游作品。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底,在冬日寒夜,年过半百的陆游沉醉书房,突然抑制不住心头进发的情感,一气呵成,写下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是其中第三首,也最著名的一首,饱含着陆游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他深邃的教育思想,读来朗朗上口,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88.
<正>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北大人应如何作为?我们除了与时俱进,紧紧跟上时代的潮流,更需要坚守什么?哪些东西需要不断变化,而哪些东西又亘古不变?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五四运动的先驱、北大校友罗家伦先生在《写给青年》一书的序言中谈到:"我们不能背着时代后退,我们也不能随着时代前滚,我们要把握住时代的巨轮,有意识地推动他,进向我们光辉的理想。"在五四时代,他们那一批"90后"通过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在改造国民性的基础上,重塑人的  相似文献   
89.
胡建君 《检察风云》2013,(12):92-95
夏至未至,却已然近,自古琴声悠悠,尤感惆怅瑟瑟。大约3000多年前的西周末至东周初,琴的作用,真正脱离庙堂巫师,成为文人赋诗弦歌的风流之器,故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才有了"士无故不撤琴瑟",文人与琴,共同谱写了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也贯穿于历代美术史的华章之中。  相似文献   
90.
桂林近城名山洞府分布大量以摩崖为主的石刻,其中以宋代为最,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山水纪游石刻占主要地位的宋代石刻遍布桂林各风景点的山崖洞壁上,数量众多的宋代石刻是当时游览活动盛极一时的直接表现,刻石纪游成为宋代桂林山水游览的一种时尚和普遍现象;桂林宋代山水游览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具特色,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奠定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历史文化基础。宋朝时期桂林政治地位的上升、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大规模、大范围的山水开发营建是宋代桂林山水游览兴盛的主要原因。桂林石刻的兴衰历程也正是桂林山水游览活动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