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4篇
法律   150篇
中国共产党   69篇
中国政治   127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01.
2021年6月以来,昌平区天通苑北街道党工委以大数据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回天大脑”为平台,整合“回天邻里”小程序、“京智办”APP实时数据,在为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做好服务的同时,将他们的力量科学组织起来,为社区治理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02.
继“两个结合”被正式写入第三个历史决议之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再一次阐明“两个结合”作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具体意涵,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总体理论工程的构建提供了明确的战略谋划。站在历史总体性的立场高度,“两个结合”具有内在交互关系。其哲学性质的历史定向具体展现为双重智识——理论辩证性思维与社会系统性思维的综合运用。承前启后,贯穿于“两个结合”内在逻辑的历史总体性立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持续布局;一脉相承,理论辩证性思维统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各个理论范畴,突出党带领人民作为历史主体的理论自觉和政治智慧;吐故纳新,社会系统性思维兼顾理论构建与现实展开以及二者之间的互为关系,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活力。“两个结合”是历史经验与历史意识相统一的思想结晶,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重要体现。“两个结合”正在历史地发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历史到文本,又从文本返回至历史现场的理论性指南。  相似文献   
503.
跨域生态环境治理是公共治理与府际关系研究的重要领域。以黄河流域为研究范本,以整体性治理、协同治理及界面治理为理论依据,结合“结构-过程”模型建构跨域生态环境府际协同治理分析框架,从结构维度与过程维度剖析治理界面的交互过程与交互逻辑,呈现跨域生态环境府际协同界面治理的全景。研究发现,跨域生态环境府际协同的治理界面由纵向、横向及斜向三种治理界面共同组成;府际关系是跨域生态环境府际协同的核心要素,对治理结构、界面交互的形成与演变有重要影响。当前,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为纵向“权威干预”动能驱动,以横向界面协同推进为主、斜向界面分工合作为补充的治理范式,仍带有一定的等级权威式属地治理色彩,需从治理结构、交互逻辑、目标整合等方面实现对跨域生态环境府际协同界面治理的路径重构。  相似文献   
504.
密云区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建立热线综合管理平台,以“三纵三横工作模式”为框架、“全程记实”为标准、“A I技术”为辅助,科技赋能城市精细化治理,用“数据说话”、让系统“发号施令”,实现了对每件工单的实时查询和动态监管,派单更精准、分类更可靠、考核更透明,推动“接诉即办”提质升级,提高了城市基层精细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505.
何源 《政治与法律》2023,(3):130-146
我国国企法律规制遵循“营利本位”理念并以“双轨制”体系而展开。“营利本位”理念无法契合我国新的改革主题下国企公益性的要求,应当向“公益本位”理念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国企公益性的概念界定、正当性来源与实现方式等基础性问题亟待阐释。同时,“双轨制”体系中存在公法与私法不融贯的难题。这一难题应借由公法私法交互支持秩序框架予以克服,即不再将公法与私法简单地看作两种对立的法律形式,而是从功能主义角度将二者视为为了完成共同任务互相补充与支持的规制手段。这一抽象框架还需要在不同维度下对“双轨制”体系的内容分析予以填充及具体化。  相似文献   
506.
冯刚陈倩 《探索》2022,(3):166-175
作为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进阶形态,元宇宙将引发人们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的再次变革,也将重新定义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之“网络”。元宇宙中的认知外包与虚拟分身、信息茧房与社交圈群、数字殖民和文明陷阱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层层挑战,同时,元宇宙也通过认证生态与数字创造、人机共育与智慧评价、境脉施教与具身受教环环赋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面对到来的元宇宙,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应直面挑战、抓住机遇、做好准备,力求将元宇宙这一最大变量化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相似文献   
507.
思想政治教育与治理融合研究表现出的方法论自觉,导引着研究方法的变革理路。融合研究应以社会事实为切入点,充分运用科学抽象法揭示和考察融合事实的生成与呈现,并使其在总体性社会事实中确证自身。继而,提升研究复杂融合事实的学科交叉自觉,找准融合研究的学科交叉点,从中凝练和建构起融合研究的学科交叉范畴群。最后,在研究视点的深化中形塑交互视域,让思想政治教育与治理在属性交互阐释中获得双向厘定,进而在交互视域中拓展融合研究的议题域,以研究方法的深化变革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治理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08.
马延滨 《外交评论》2023,(2):127-154+169
随着全球环境及其治理的不断演化,全球环境治理出现了西方与非西方两种不同文化共同体围绕共同知识与地方知识的争论。为此,本文借鉴“交互涵化”的概念和理论,尝试梳理和辨析这一知识辩论、涵化和再生产的过程,并结合相关实践的案例加以验证。基于关系理论主张的中庸辩证法原则,共同知识与地方知识是互融、互补且和谐的,涵化是社会知识再生产的重要路径。其中,知识辩论是推动涵化的核心力量。在单向涵化阶段,行为体间围绕他文化体的知识进入自文化体知识体系的可行性展开辩论,确定涵化的价值,实现知识学习。在双向涵化阶段,行为体间就生产包含自文化元素和意义的知识进行辩论,重视涵化的反思性,完成知识创新。在交互涵化阶段,行为体以塑造融合两种文化基本特征与优势的知识为目标开展辩论,彰显涵化的交互性,实现知识汇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构建呈现出明显的知识涵化过程。以国际组织为主的治理主体通过四场知识辩论,将以地方知识为内核的地方环境治理方式涵化为汇融地方性与共同性的全球标准。而作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典型案例,非洲绿色长城项目的发展证实了知识涵化与实践演化的相对同步性,知识层面的涵化塑造了共同体的学习、创新与汇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