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417篇
中国共产党   340篇
中国政治   1089篇
政治理论   277篇
综合类   4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余洁 《观察与思考》2009,(22):60-62
刘江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篆刻艺术家和教育家。但更可贵的一点还是在如今艺术流派纷争、变幻莫测的时代中,他能独具胆识地站在书法艺术的峰巅,俯瞰古今书法发展的潮流,成为推陈出新的觉悟者、探索者,和勇敢的实践者。在当代充满了迷雾的艺坛上,他用锐利的目光在深刻研究古代的同时,象一个披荆斩棘的勇士以自己的力量开辟了一条书法篆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2.
孙璐 《学理论》2015,(7):148-149
新世纪以来,灾难与新中国的快速发展相伴相生,"灾难"及"灾后重建"随之上升为人们日常关注的主要话题之一。然而近十年来,国内社会科学的灾害研究日益陷入"为研究而研究"的理论怪圈,忽视了灾害研究应当服务于灾区实地重建这一根本使命。本文介绍了人类学灾害研究的价值理念,指出人类学的灾害观为我国灾害研究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3.
蔡志刚 《学理论》2015,(4):100-101
杜夫海纳认为,审美体验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处于审美体验中的审美主体是全身心投入以及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在审美体验中的协调和统一,这一特征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审美体验的整体性和融合性。整体性的层面表现是融合性,它主要是指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在审美体验中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54.
《学理论》2015,(30)
马克思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工人在异化劳动中产生的物的异化和自我异化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美学视角出发,工人阶级物质实践的异化而导致的审美主体的异化与审美对象的异化必将导致工人阶级审美实践的异化。本文在私有制这一导致异化劳动根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工人阶级审美异化的直接原因,也就是异化了的审美范式的固化。而这种固化了的异化审美范式又会使得审美主体陷入审美异化的漩涡之中甚至忽略了这种异化。从工人阶级的审美异化现象出发,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逻辑近路即私有制是工人阶级劳动异化的根本原因,而物质实践的异化又是造成审美实践异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5.
读书时间     
《侨园》2015,(1):5
《朝闻道集》朝闻道,夕死可矣作者周有光推介词:本书辑录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39篇文章,是这位104岁的语言文字学家近年来所观所感所写的各类杂文的结集,其中包括作者百岁之后的23篇新作。本书共分五辑:华夏思古、读史纪实、文化演进、语文探新、笔尖畅想,涵盖了经济学、语言学、人类学等领域的内容。"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56.
美育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其思想与实践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将其作为独立的学科概念提出并作为教育的独立部分付诸实践仅有200多年。而无论怎样,美育在历史和现代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们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了解并适应艺术生活,从而获得健康审美的情感与和谐完善的发展。不仅如此,人们通过审美教育,还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应对现实生活、社会和人生的复杂、变幻甚至困苦,使得人生更为审美化、艺术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7.
《学理论》2016,(6)
艺术审美作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具有其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以两者在现实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为突破口,总结已有工作,探本求源,把握两者具有的相同特征与内涵,以此深化发展基于艺术审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避免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械性,让带有阶级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更加温和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中。  相似文献   
58.
《学理论》2016,(11)
审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维度。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和引导人的方式来"美化"人的生存状态、"美化"人的思想观念、"美化"人的行为规范。高校可以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空间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审美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空间通过审美体验来感知、感觉、感受所要接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空间的建构路径在于: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审美理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审美研究;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审美主体;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审美结构。  相似文献   
59.
中国画既是创意又可表现,承载了民族文化内涵,心象笔墨的表现及审美揭示了中国画的成因,其对中国画的图式价值、语言特征有重要作用。心象笔墨在中国画创作中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画笔墨心象在实践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0.
阿多诺认为技术理性统治下的整个资本主义文化工业丧失了艺术对社会本应具有的批判性,自律性消解、真理性内容缺失、虚假审美娱乐感以及对艺术操纵等已成为现代文化工业的基本特征。作为一种"反"艺术,文化工业蜕变为审美乌托邦,不具有任何审美价值。阿多诺关于文化与工业、文化工业与艺术审美等关系论述,对于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实践具有积极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