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28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6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篇
法律   246篇
中国共产党   554篇
中国政治   1251篇
政治理论   456篇
综合类   64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翻译日益显得重要.鉴于翻译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涉及到语言、文化和心理因素,包括语言知识、言外知识、译者的文化背景和基本素质、甚至译者的心理因素等,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双向理解.透彻的理解和完美的表达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只有完美地理解了原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意义和作用,才能完美地在译文中表达出来,从而达成双方的共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2.
魏培 《传承》2011,(8):70-71
广西是中国发现铜鼓最多的地域之一,且这些铜鼓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其中尤以蛙类纹饰最为引人注目。通过分析蛙类纹饰在铜鼓上出现的情况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入研究广西各民族先民的艺术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83.
菅强 《人民论坛》2014,(7):206-208
社会转型是指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人类生存状态中常在的“欲有”和“缺乏”这对矛盾外化为社会基本矛盾,驱动人类社会不断向现代迈进。中国作为后发转型国家,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注意防范片面的资本动力带来的消极影响,必须以人为本,回到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标的现代性转型道路上去。  相似文献   
184.
传统国家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带来国家认同的变迁。全球化时代,国家认同面临新的挑战。现代文化的现代性、公共性、社会性、参与性特征是增进国家认同的积极因素。对于政府来说,现代文化建设是维护国家认同的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软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5.
辛其马 《创造》2013,(5):62-63
众所周知,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变了,文化随之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地映照着时代社会的特征。世上没有不变的文化,只是变化的程度和形式不同而已。就文化的比较而言,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摆脱其它文化的影响而孤立存在,任何一种文化都只有在吸收、整合其他文化优秀成果的过程中才能求得自身的持续发展。以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变化为例,我们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的进步,各民族文化的日益融合,新一代民族年  相似文献   
186.
刘志兵 《求索》2013,(6):124-126
艺术风格的人文意义是明清艺术研究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艺术风格不仅决定了艺术要表达的内容。更决定了艺术作品相对其他作品所拥有的特色个性。本文将通过介绍徽州文化艺术这一极具地域特色并又深深地反映了明清艺术特点的文化作为突破点来对明清艺术进行阐释。徽州文化.通常简称“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州文化是带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是其鲜明的特点,对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进行了自己独特的展示,基本包括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等基本内容,通常被人们赞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相似文献   
187.
一走出西方启蒙语境 纵览研究中华民族精神的学术成果,往往局限于西方现代性的思维框架,以资本主义启蒙话语评判内涵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不能从根本上摆脱西方文明的思维偏见。  相似文献   
188.
黄海浪 《学理论》2013,(8):178-179
王德威先生在《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众生喧哗、富有生命力的晚清小说局面,并狭隘地将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由"五四"提至晚清。作者一面不断强调现代的多种可能性,一面却又将已经出现的多种文学类型视而不见。作者在对"五四"文学发出责难时,没有站在真实的历史中做出客观的评述,因而存在诸多质疑。当然这些质疑不是意味着对它进行全盘否定,书中很多观点仍值得我们继续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89.
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在"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不言之教"的文化教育理念,同儒墨所谓的言语教化、礼仪教化等思想有诸多不同,其最大差异为突破了"言语是非"之争,偏向于佛家"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思想。"不言之教"不等于"不可学"、"不可教",而是遵循人性的自然之法,实现其教育的无为而无所不为。"不言之教"在中国传统显学教育方式之外展现了深刻的教育启迪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0.
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审美活动以感性的直觉为中心,统摄并调动着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审美中得到凝聚。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审美的感性发挥,对事物进行自由联想和想象,透视事物的本质。审美教育不仅为大学生构筑起意味隽永的精神家园,避免其因意志的薄弱而导致现实悲哀,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大学生由此体悟到做人的价值、人格的尊严和崇高的使命感,从而激发其追寻理想的昂扬激情,使人性在审美状态中得到净化和升华。审美教育还能培养公安院校大学生辨析现实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更好服务于公安实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