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28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6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篇
法律   246篇
中国共产党   561篇
中国政治   1260篇
政治理论   456篇
综合类   64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公民环境意识教育除了科学、法制和道德教育的角度之外,还应关注审美的角度,即从环境审关角度培育公民的环境意识.环境审美教育具有其它教育形式所没有的优势与独特性:以爱的情感为核心,对人的影响深刻而持久;以超越功利性为主要诉求,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品格.环境教育是提升公民环境意识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22.
吴冠中,我国著名油画家、彩墨画家,宜兴人。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专,后留学巴黎国立美术学院,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他勤勉笃实,作品充溢着民族情韵的浪漫气息,并有许多文风优美的艺术论文。早年,在被冷落的失意中,沉寂于绘画,以超凡的纯静,抒写江南的故土情结。吴冠中最为画坛关注的是在1979~1980年间发表的《绘画的形式美》与《关于抽象美》,由此掀起了对固有艺术形式审美的反思。这场由他而起的画坛理论争辩,揭开了中国绘画现代表现形式探索的一页。其主要论点是,"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人们对形式美和抽象美的喜受是本能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抽象美","形式是美术的本身","要在客观物象中分析构成其美的因素,将这些形、色、虚实、节奏等等因素抽出来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这就是抽象美的探索。"  相似文献   
223.
生命美育就是把"生命美学"的理论运用到审美教育中,是生命美学与审美教育的结合.生命美育作为审美教育的基础部分,重在引导个体认识并实现自身生命的审美价值.结合"现代性"给人类社会和人类的生存状态带来的种种问题论述了生命美育产生的哲学、社会基础,并由此提出生命美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还根据美学和美育的基本理论,提出了生命美育应包涵的方面及过程,认为生命美育应包涵生命体难、生命智慧、生命与艺术、自然的关系以及诗化生命.  相似文献   
224.
民族的生命力说到底来源于文化的生命力。从审美的角度对中国文化进行审视,我们不难发现审美精神不仅渗透在以儒、道、佛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意识形态领域,而且集中体现在汉字这一具有独特美学魅力的传播工具上,甚至在近代中国多灾多难的历史进程中,都会积极而有效地发挥作用,唤醒人性的自觉,推动文化的发展,最终凝聚成中国文化的生命本质。  相似文献   
225.
马克思以资本逻辑为核心,开创了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经济学话语.资本逻辑是现代性的生成基础,这是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的基本认定.资本逻辑既推动了现代性的演变和发展,又使现代性陷入了二律背反式的悖论之中.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在于,只有正确处理好中国资本市场,转变社会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使中国摆脱现代性的困境,迈向一条更合理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26.
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中国本土文化的现代转化,作为中国文化区域构成的各地地域文化中有一些具有现代性的文化基因。历史扬州作为中国传统乡土文化海洋中的城市文明孤岛,是新兴市民突破宗法制的农业生产关系时所体现的价值选择。它以个体为本位的主体性、独立性,体现了先民对真善美的理解和追求。其最重要的现代性意义就在于,它是最有可能成为启蒙、培育个体性的传统人文资源。尽管它主要局限在情感机能方面,不够全面,但毕竟是来自中国文明肌体自身的东西,也是我们所能设想的最有可能避免抗体反应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227.
作为新闻工作者,完美的职业生涯在于具备完美的职业底蕴,完美的职业底蕴依赖于良好的专业素养、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新闻工作是一份创造性的工作,新闻工作者既是审美主体也是创造主体,本身具有职业美感;但随着新闻工作者压力的增大,流动的频繁,加上不分昼夜、不舍假日地"抢"新闻,很多人的激情被每天海量的正面和负面信息所消磨,职业美感大打折扣甚至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228.
巴特尔 《实践》2010,(4):51-53
<正>文学艺术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是草原文化的记录者、承载者和传播者。文学艺术以其独特而多样的表现形式、深邃的人生哲理、多彩的民风民俗,丰富了草原文化的表现形式,深化了草原文化的思想内涵,拓展了草原文化的审美视角,为草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空间。同时,草原文化博大厚重的底蕴,又为文学艺术提供了润泽的文化生态环境和丰厚的创作土壤,使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29.
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蕴涵着深刻的反思与批判现代性社会的价值,预设了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现代性社会是一个反自然的社会,而其反自然的逻辑后果是酿造了生态危机的发生,并致使人类社会本身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境地。解构现代性社会这种自我毁灭的性质,须终结其反自然的本性,建构对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型社会,使人类像善待自己那样善待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自然界是对象性人的本质,内在地决定了人类社会走向对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型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30.
谢遂联 《求索》2008,(1):182-183
《诗经》产生于以城邑文明为基础的城邦文化时代,城市生活为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诗经》中的都市诗歌较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城市生活。不仅如此,由于当时都市的政治性本质特征,《诗经》中的颂诗及大雅中的大部分也应视为与政治都市本质相适应的都市诗歌,从而使对文学的阐释与对整体历史发展的阐释具有一致性,较好地阐释黍离心态等系列诗歌文化现象。由于都市农业的存在,《诗经》中相当一部分农事描写有着都市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