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86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50篇
各国政治   201篇
工人农民   70篇
世界政治   3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3篇
法律   4662篇
中国共产党   2207篇
中国政治   3918篇
政治理论   1024篇
综合类   2546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334篇
  2020年   304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612篇
  2014年   1328篇
  2013年   978篇
  2012年   1185篇
  2011年   1062篇
  2010年   1021篇
  2009年   1094篇
  2008年   1031篇
  2007年   902篇
  2006年   768篇
  2005年   706篇
  2004年   840篇
  2003年   534篇
  2002年   412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袁锦秀 《求索》2007,(7):108-109
美国、英国在妇女权益保护立法方面具有先进性。美国历经了两次声势浩大的妇女运动,男女平等、反对歧视、加强对妇女保护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国尽管在《宪法》中规定了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仍多有不足,所以,在完善我国的妇女权益保护立法时,可注意其他国家的法律改革,扬长避短,为我所用。主要包括加强立法,完善程序、强化反歧视和实现宪法司法化。  相似文献   
992.
刑罚轻缓化的正当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震 《求索》2007,(8):94-97
当代世界的刑罚发展趋势是刑罚的轻缓化。为什么刑罚的发展趋势是轻缓化而不是重刑化?它的正当基础是什么?刑罚轻缓化的正当性基础包括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理论基础是指刑罚的人道性、谦抑性和刑罚的有限性;社会基础是指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基础、社会文化基础和刑事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993.
李立 《黄埔》2007,(6):10-13
今年以来,陈水扁当局在“台独”路上狂飙。特别是近一段时间,陈水扁当局在继续推进“去中国化”、“台湾正名”的同时,大力推进“法理台独”。其重心在于:一是由陈水扁出面推进的“入联公投”;一是由游锡堇出面推进的“正常国家决议文”(以下简称“决议文”),后者是“台独的政治理论建设”,前者是“台独当前的行动重点”,  相似文献   
994.
刑罚轻缓化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其含义、价值及理论根据。刑罚轻缓化的含义是指在刑事立法上建立轻刑化的刑罚结构,刑事司法上尽可能适用轻刑和非刑罚处理措施的刑罚改革趋势。刑罚轻缓化有利于实现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有利于实现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获得较大的刑法效益以及有利于犯罪人的改造和再社会化,达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双重目的。其理论根据包括刑罚的人道性、谦抑性和有限性。  相似文献   
995.
城市住宅消费阶层化已经成为当今住宅消费的流行趋势,是身份区隔、地位区隔的一个具体化表现。住宅消费的阶层化具有一定的积极社会功能,如有利于社区内居民的民主化管理、提高社区服务的统一化管理效率等。但是,住宅消费的阶层化也会加剧阶层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加剧贫困区的恶性循环。针对住房弱势阶层,政府应通过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制度来保护中低收入阶层的利益。针对住房强势阶层,政府应继续加大对高级住宅区建设的调控力度,防止出现大面积的"富人区"。从而缓解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和矛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96.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第七十二条第三款将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为违法行为予以治安行政处罚。站在坚持吸食、注射毒品非犯罪化的立场,对该类行为从犯罪学的角度进行综合考察、借鉴恢复性司法理念,对吸食、注射毒品者在采取非刑罚处罚的基础上,如何施以人性关怀、力求为减少和控制吸食、注射毒品行为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997.
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犯罪化,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实践面临的一个难题。对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等犯罪未完成形态是否惩罚,或者惩罚到何种程度,反映了一国刑事立法技术以及价值取向问题。对计算机网络犯罪的预备、未遂以及中止,是否需要全部犯罪化?对其全部犯罪化能在何种程度上起到防控网络犯罪的作用?中外刑法在此问题上是如何规定的?文章通过对各国刑法对计算机网络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相关规定之比较,以探讨我国对计算机网络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犯罪化之路。  相似文献   
998.
在《人格权法》的立法过程中,人格权与《宪法》中关涉人格利益权利的关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而且现今宪法权利私法化趋势也愈加明显,成为立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从生存权的私法化谈起,强调一般人格权在《人格权法》和《宪法》立法协调上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我国私有财产权宪法保护的若干问题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宪法修正案使私有财产权第一次在我国宪法中有了它的地位。但也存在着合法的私有财产的界定,公、私财产宪法地位是否平等,私有财产权的宪法正统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宪法解释加以完善。为了实施2004年宪法保护私有财产权的这一修改,建立我国违宪审查机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00.
宪法概念是法律事实而非社会事实,是制度事实而非自然事实,是规范事实而非生活事实,具体表现为宪法所规范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既可存在于形式宪法中,也可存在于实质宪法中,其中宪法文本是宪法概念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如果以社会学或者哲学方法进行研究,宪法文本并非不可以批判,但法学方法的宪法学是对宪法概念进行描述基础上的逻辑分析,并体系化。欲证立中国宪法概念,须以普遍性宪法价值为前提,以中国宪法文本为基础,厘定其法律含义,梳理其传承和变化过程,确立这些宪法概念的当代含义,按照我国宪法理论和法律逻辑使之体系化。这意味着对宪法概念的研究必须回到宪法文本,体系化的宪法学可称为宪法释义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