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5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113篇
工人农民   53篇
世界政治   2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7篇
法律   3743篇
中国共产党   1722篇
中国政治   3169篇
政治理论   655篇
综合类   146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400篇
  2014年   883篇
  2013年   690篇
  2012年   828篇
  2011年   718篇
  2010年   706篇
  2009年   806篇
  2008年   906篇
  2007年   745篇
  2006年   647篇
  2005年   657篇
  2004年   847篇
  2003年   490篇
  2002年   482篇
  2001年   294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北京现象”所反映的我国公民自主竞选人大代表的动力,来自于市场取向的改革所催生的民主权利意识、法律规则意识和民主竞争意识,来自于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和利益表达的政治化,来自于领导层执政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来自于开放互动的公共舆论空间以及知识分子力量的日益壮大。  相似文献   
22.
23.
史彤彪 《政治与法律》2006,1(6):130-136
美国人在制宪过程中,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考虑了英国和法国人的相关学说,并使之制度化。有理由相信,英国的柯克、洛克、休谟、布莱克斯通和法国的孟德斯鸠,与美国实行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司法审查制和制定权利法案之间,存在一定的影响和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2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它体现在各个领域。在立法中树立创新观念,坚持创新精神,对于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积极和重要的促进作用。一、立法坚持创新精神,为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我国的立法一是依据实际情况,二是依据宪法。从总的来说,立法是将成熟了的实践或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党和国家的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制定为法律。但有很多时候,尤其是为了引导社会转型和达到变革的目标,需要不断地创制新的法律,以保障国家的改革和社会的发展。 立法坚持创新精神,首先,要遵循实践是立法的母亲的原则,根据我国社…  相似文献   
25.
柳涛 《河北党风》2003,(10):40-40
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力度,每年都有一大批腐败分子受到应有的查处。但在成绩面前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反腐败斗争中的一些“赔本”现象应当引起有关单位和部门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26.
设立宪法法院负责宪法监督工作是一种最切合实际的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方案。除在中央设立宪法法院外,可在地方设立巡回宪法法院。宪法法院应当具有相对独立性。为保证宪法法院有效行使其宪法监督职能,必须赋予其事前审查权、宪法解释权等职权。宪法监督程序须由相应的主体提起。  相似文献   
27.
论宪政意识及宪法权威的树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宪法并使之成为一国法律体系的核心,是指导各国法制建设的共同理念。但有宪法并不等于有宪政。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必须依宪法治国,提高宪政意识和树立宪法权威。而要提高宪政意识及树立宪法权威,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或书面,应当切实建立必要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8.
越来越多的公益诉讼,在向许多人们见怪不怪的社会现象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唤醒了社会有识之士的法律意识。“民告官”现象的增多,也预示着中国的民主法制化进程又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从当今中国人权入宪与和谐社会邮函探讨入手:论证了国内外的宪法精神人权制的不同样式,阐述了人权的本位转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进而指出了“以人为本”、“人权至上”是当代宪法等法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高原则,宪法等法律应当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以便构建一个人人享有充分人权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0.
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的失业现象一直是许多国家政府感到困扰和设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工会作为最广泛的群众组织也在积极参与这个问题的解决。本文拟对国外(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失业现象的主要特点和对策做些简要介绍,以供参考。主要特点第一,失业现象普遍存在,居高不下。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仅在2001~2002年期间全世界就增加了2000万失业者,达到了18000万人,还不包括约8亿人的非完全就业者。2002年底欧盟国家的平均失业率已达8.5%。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