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一、引言红安民间传统文化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谱写了人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反映了广大群众百姓质朴的生活追求和蒸蒸日上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承载了人们的精神寄托,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传统的文化已经被逐渐淡忘,踏上它们生命的土壤,不难发现其曾一度面临着生存的困境,影响力和作用远不如以前,在这样的状态下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红安民间传统文化,促使它们展现  相似文献   
32.
寄寓明月     
正唐代诗僧齐己诗云:"山称明月好,月照遍山明。欲上诸峰去,无妨夜半行。"在明月山上赏月,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种不曾有的体验。一轮明月遥寄于茫茫夜空,将银色的月光,播撒在峰峦起伏的明月山,远山近谷,月辉如雾,如风,如水,浮漾流溢在山间。万籁俱寂,月光统治了一切,在它的笼罩下,迷离的光影中,时间、空间、距离在这一刻都好像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33.
光明 《先锋队》2012,(23):1
精神家园是一个人在文化认同基础上产生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宿。所谓家园,其实就是由文化认同所引发的精神上的归属感、思想上的一致性和思维上的一贯性。对一个政党来说,精神家园就是全体党员共有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目标追求的凝结。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情感、精神的统一,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精神家园是我们党凝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的事  相似文献   
34.
蔡杨 《前线》2014,(6):32-34
<正>去年底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从战略和全局上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标志,是中华民族不懈奋斗不断前行的重要精神寄托。在大规模  相似文献   
35.
“春日春盘细生菜”,出自杜甫的《立春》诗,说的是立春这天吃春卷的习俗。当然,在杜甫的诗里,还寄托着诗人,因安史之乱而流浪异地,所生发的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36.
明天更辉煌     
伴随晨钟暮鼓,迎送朝霞夕阳,不知不觉中我们在时间的轨道上又匆匆走过了一圈。昨天的汗水,是为了浇开今天幸福的花朵,今天的耕耘是为了收获明天丰硕的果实。我们即将告别2012年,迎来2013年。激动的心跳,灼热的目光,把明天感染得溢流彩霞,金声玉振,四季飘香!明天,是我们心中的太阳。她播洒春天的寄托和希望,荡漾着夏天的温馨与芳香,收获着秋天的成熟与辉煌,孕  相似文献   
37.
电台“新闻启示录”栏目准备为“五一口号”发布65周年专门做一期节目,我和他们一起采访了亲历者之一,88岁的民进会员曾一萍。他是民进福建师大支部的创建人和首任主委。在采访过程中曾一萍反复强调,希望和信念非常重要,“五一口号”就是他一生的希望和信念。  相似文献   
38.
孙琳琳 《法制博览》2011,(14):50-51
背井离乡到城市时,故乡在沦陷;在城市举步维艰时,乡愁是一厢情愿但固执的寄托。而种种皆非地理意义上的故乡,一样带给人情感的皈依和精神的护佑。  相似文献   
39.
赵佳 《前沿》2008,(8):166-167
李商隐的无题诗由于其诗作本身的复杂性,历来被研究者们所关注。本文仅就三个表层的问题——无题诗的总主题、蹙金结绣与埋没意绪、无题诗有无寄托的问题,对无题诗做了简单的解读,如果要深入的解读无题诗,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0.
黄俊生 《当代广西》2014,(17):51-51
正他既像校长、老师,又像爹妈、勤杂工……20年如一日,辛勤培育大山里的孩子。崇左市宁明县桐棉镇恭敬小学的负责人黄万华,执教20年,虽然仍只是一个编外教师,但他从来无怨无悔。"我的精神寄托是学生,我离不开孩子"1994年9月,中师毕业后的黄万华被紧缺教师的桐棉镇教育站聘为恭敬村完小一位代课教师,尽管一个月仅120元工资,承担的却是几十个孩子的教学任务。恭敬村地处偏僻,与越南仅一山之隔,山民们世代在山的夹缝中求生存、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