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81篇
工人农民   211篇
世界政治   2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3篇
法律   683篇
中国共产党   1678篇
中国政治   2563篇
政治理论   536篇
综合类   86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573篇
  2013年   425篇
  2012年   553篇
  2011年   575篇
  2010年   566篇
  2009年   604篇
  2008年   640篇
  2007年   478篇
  2006年   468篇
  2005年   372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劳动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不同所有权的归属,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社会主义劳动力的商品化性质.这种性质既有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一般的共同的质约规定性,又与其存在着本质的差别.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劳动力的商品性质,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2.
目前我国劳动力结构失衡现象日益突出,劳动力结构失衡对就业状况造成了很大影响,这 影响不仅是对失业个人的影响,而且还会给社会注入不稳定的因素,对此,应采取相应 以解决  相似文献   
233.
略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农村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 ,如何转移好这些剩余劳动力已经成为目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因此应采取积极发展技能教育 ,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 ;改革农村二元保障结构 ;有分别地推进小城镇化建设 ;加快农村产业化 ;深化农业内部结构、内部消化就业和扩大对外劳务输出等措施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234.
《天津人大》2006,(10):F0003-F0003
东丽区大毕庄镇赵沽里村地处城乡结合部,现有村民2650人,其中劳动力1340人.退休村民310人,劳动力就业率选100%.90%以上的村民住进新楼房。按照区、镇党委的部署和“苦干五年争第一”、建设现代化大毕庄商贸物流区的目标,“两委会”带领全村的干部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克服了重重困难,超额完成了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235.
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建设和改革的重大任务。并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指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这是因为。一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全国近13亿人口,62%以上在农村。占大多数。农村能否如期完成  相似文献   
236.
国务院文件     
《天津政报》2003,(2):19-21
  相似文献   
237.
“以市场换技术”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扩大中实践形式的创造。在继续总结经验中 ,可以界定“以市场换技术”的内涵 ,分析“以市场换技术”的现状 ,进一步明确“以市场换技术”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238.
进镇农民的社会支持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41户进镇农民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农民进镇前后所建构的是一种同中有异的社会支持网络,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亲缘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纽带,实际上这也相应地减轻了进镇农民的交易成本和心理成本。但有必要从正式组织资源角度扩大进镇农民的社会支持网,以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39.
补正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同年10月12日,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不仅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改变了我们与政府,我们与企业的关系。当政府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让位于市场,由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成了市场的主体,作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的我们现在不得不面临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我们不得不逐渐适应下岗、再就业这些市场概念。那么,市场经济是不是意味着政府不再管经济了?政府不管劳动者了?  相似文献   
240.
一、地区发展差距形成的财政原因 1.财政体制原因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总是呈现出某些差异,而其中政府的财政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尤为显著.从1980年开始,为提高地方政府当家理财、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中央对地方实行了以"分灶吃饭"为基本特征的多种形式的财政包干体制,并于1994年实行了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此后便形成了现行的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这种转移支付制度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