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篇
法律   84篇
中国共产党   228篇
中国政治   354篇
政治理论   74篇
综合类   1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吕氏家塾读诗记》在《诗经》学史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传统《诗》说的肯定、维护和发展有力地校正了宋代《诗经》学演变,激活了传统《诗》说的生命力;主张《诗》为雅乐的“主声说”是郑樵、王质“主声说”向朱熹、王柏诗乐理论嬗递的桥梁;对郑樵“淫诗”说的批驳是“淫诗”说从郑樵到朱熹再到王柏不断演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72.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与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东坡自觉修持有得,便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干。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看过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  相似文献   
273.
七年的留日生涯对"原鲁迅"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虚拟的"幻灯事件"不仅为鲁迅的弃医从文提供了一个真实有力的解释,背后更有着个人气质与禀赋上的原因,是一位文学天才、文化超人的必然之举.日本为鲁迅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窗口和平台,无形中也制约了他的认识视野与范围.  相似文献   
274.
邓晓成 《求索》2010,(3):175-177
从现代性维度看,“人的文学”与“人民的文学”都是文学现代性展开的一种向度,在"五四"新文学那里,二者总体上形成一种同构关系,而后来却往往以悖论的方式呈现出来。与文学现代性相对应,也就有了纯文学、纯审美与功利主义文学观这两种向度的对立。而大众化和纯诗化这两股诗潮,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了中国文学现代性悖论的另一侧面,它们之间存有的矛盾主要因现代性主体追求差异而产生。本文通过对大众化诗潮的现代性考察与反思,旨在从不协同中求得和谐,以寻探新诗发展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275.
诗人对美的理解,是把他们对美的认识带进生活,带进作品中,几乎走近俄罗斯叶赛宁和中国海子的人都会感到他们的青春、真实、质朴、平凡的美.美是自然,美是大地,诗人在崇尚自然美的同时,认为自然之美的根源来自于生长的大地.从他们的诗中可以感受到自然审美精神和思想,同时也能赏析到自然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276.
诗三首     
卜算子 虎年贺岁 己丑岁末,古城喜降瑞雪,雪融天朗,漫步环城公园,观数枝腊梅,虽已姿萎,但依然暗香飘浮;看远处柳树,枝条已现鹅黄,正如诗云:“遥看鹅黄近却无”;察足下草丛,草尖已呈嫩绿,春天的生机始勃发,联想到祖国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和谐奔小康。时逢盛世新春而得句。  相似文献   
277.
“远看青山多雅秀,近看寿阳水长流。寿阳一转人长寿,快快乐乐过春秋。”这是刘家怀老人写的一首“感恩诗”。在“感恩诗”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地震灾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恢复重建的感人身影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78.
张璐 《法国研究》2010,(1):92-96
<正>此文缘起,在于导师吴泓缈先生的一番独特创意。时值吴老师着手于《红楼梦》绘本的翻译工作,遇其中一节"宝玉魂游",取自原书第116回,状写宝玉因病魇复发而再陷太虚幻境之所历所感,写景隐若飘忽,写人亦是白描寥寥,字里行间皆是辽远虚灵的恍惚,着墨于宝玉半梦半醒、意乱神迷的情态。恰逢此前吴老师又在本科四年级的课堂上与学生  相似文献   
279.
白天华 《党课》2010,(1):108-110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更新的起点,充满着活力和生机。春天,百草生芽,万木吐绿,鲜花盛开,是最美的季节。更为巧合的是,人类的现代文明主要集中于北半球,所以从亚洲、欧洲到美洲,  相似文献   
280.
绝笔诗,一般指的是人临死之前所吟就的诗作。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和价值有不同,有重如泰山与轻如鸿毛之别。人们对待死的态度也不一样,或视死如归,坦然赴死;或贪生怕死,苟且偷生。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面对敌人屠刀写就的绝笔诗,惊天地、泣鬼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如毛泽东所说:“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