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86篇
法律   202篇
中国共产党   257篇
中国政治   429篇
政治理论   99篇
综合类   1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欣赏·诗选     
王天举 《中国律师》2014,(10):84-85
本人的"动态"志向是,当一名好学生,做一名好律师,办一家好律师事务所。虽然才疏,好在志不大。而今,事业上也还算过得去,所谓:"虽无大业非憾事,为有小成亦宽心"。 长久以来,本人不断"鼓吹"律师文化,以抵消外界无端的"污名";宣扬"文化律师",以调整自己有形的压力。但人微言轻,所闻者寥寥。于是,自己践行,偶尔也作几句旧体小诗,属自得其乐。  相似文献   
62.
1895至1937年间,一些传统文人或为亡命,或为应聘教学,或为视察,或为旅行,穿梭于两岸之间,留下了不少以"之台湾"和"之大陆"命名的诗歌作品。此类诗歌大体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大陆旅台文人在台期间的诗作,也包括一些内渡文人以"之台湾"为题首写的诗作。另一类是台湾传统文人创作的以"之大陆"为题首的诗作。这两类诗歌记载了日据下台湾人民殖民地生活的苦难,呈现了两岸历史文化交流的面貌,承载了知识分子深厚的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63.
关于题为王昌龄所撰的《诗格》一书,主要论及了作诗之法与病犯避忌,它以探讨篇章方法为主,也涉及字句方法等,并对多位诗人的作品进行了批评,其中,它对曹植诗的评价颇高。《诗格》从用字、声律、势对与比兴,以及诗之总体风格、诗之常用体与诗有六贵例等诸方面折射出王昌龄的一些诗学思想,诸如其重自然而反对藻饰、重用字的轻重清浊与诗律以及重势对、比兴与诗格等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64.
诗二首     
雪花 轻盈地漫天飞舞 像午夜晴空的星光 只是它撩我的梦 而你却吻了我的脸庞  相似文献   
65.
从1942年读中学时写诗开始,著名诗人李瑛如今已在中国诗坛行走68年,出版了56种诗文专著,现又汇集出版了《李瑛诗文总集》十四卷,收入诗作2000首,序文、自序、后记、评论、散文近100万字,全面记述了他在诗的海洋里所付出的艰辛与求索。李瑛用这些感动灵魂的诗歌创作,奋力开辟出诗美的新途径,树立起一面以诗美风格引领新诗不断向前挺进的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66.
顾保孜 《廉政瞭望》2011,(16):60-60
有一次,钱学森与在身边工作的专家汪成为谈起软件问题,聊着聊着,钱老突然对汪说:“你说得很好,要不你先动笔把自己的想法写一写。”  相似文献   
67.
顾育豹 《黄埔》2012,(3):34-35
1942年5月26日,戴安澜率兵在缅甸北部茅邦村与日军浴血奋战,壮烈牺牲,为国捐躯,成为“中国远征军将领中殉国的第一人”。戴安澜将军的卓越战功和爱国壮举,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8.
企业战略型领导者的内隐个性心理特征与企业国际化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以上层梯队理论为基础,采用半结构化方式访谈了50家民营企业的最高决策人,以内容分析的方法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分析计算出内隐个性心理特征值,得出验证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之后,战略型领导者的内隐成就动机、内隐冒险倾向对企业国际化意愿有正向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李海燕 《求索》2012,(2):188-190,184
王绩少年时代所倾慕的陶渊明和公孙弘成为促成他仕隐情结的关键因素。陶渊明代表的是王绩的自然天性,公孙弘则是他的世俗理想。王绩一生三仕三隐,显示了其自然天性与世俗理想的冲突。王绩最终成了陶渊明式的隐士,因而公孙弘式的抱负就成了他永远的隐忧。  相似文献   
70.
居振波 《法制与社会》2012,(32):294+298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西方已经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并且已经趋于完善和成熟,但是在我国的研究还仅仅是一个开端,但是社会发展又迫切需要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关注,本文试通过一个经典的案例入手,逐步探讨期待可能性理论的起源、含义并结合我国古代的"亲亲相隐"制度和新刑事诉讼送法确定的"亲亲得相隐匿"的作证规则,来探讨在我国当下的法治视野下研究期待可能性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