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7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503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387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36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平时勘验现场时,往往我们只重视刑侦大队侦办的重要刑事案件现场勘验,而对治安管辖的案件则不太重视,但是治安管辖的案件往往可能有很好的刑事技术勘验条件,刑事技术在其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交流了一起治安管辖的破坏生产经营案中刑事技术发挥的至关重要作用。论述了如何用好足迹追踪及工具痕迹勘验鉴定两样刑事技术破获案件。  相似文献   
132.
基于Virtools技术的犯罪现场三维重建方法不仅能够重建出逼真的犯罪现场环境,而且实现了对犯罪过程的重建.与目前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具有场景逼真、交互性强等特点,而且由于采用了图形化程序接口技术,能有效地降低犯罪现场的重建难度.  相似文献   
133.
本篇文章针对基层痕迹检验工作的开展现状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提高我国基层痕迹检验工作水平的相关措施,其中包括全面提升痕迹检验人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进一步提升基层痕迹检验的科技水平以及有效提升基层痕迹检验工作程序的规范性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痕迹检验工作的未来发展献上笔者的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4.
《中国现代痕迹学论纲》一书有三大亮点:其一,改变了痕迹学理论体系传统构建模式,以建构体系为视域研究痕迹学;其二,对痕迹学学科体系进行了系统规范的探究,视角崭新独特,旗帜鲜明;其三,语言精细,逻辑严谨。  相似文献   
135.
根据实际案例,总结损伤(死亡)方式的推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6.
现场勘查中,需要对许多痕迹物证进行现场拍摄,闪光灯由于便于携带而在现场物证摄影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总结出闪光灯在现场不同痕迹物证上的应用的拍摄方法与规律.从使用闪光灯进行痕迹物证摄影方面的应用入手,使闪光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进行打光,从而发现手印在浅色塑料上拍摄最佳的打光方法,得到最好的拍摄效果。  相似文献   
137.
为了探寻锁芯弹子材料硬度对单钩开锁痕迹的影响。通过测试三种不同锁芯弹子材料的硬度,用单钩对试验锁具分别进行开锁实验,观察锁芯圆头弹子上的痕迹,发现三种不同硬度弹子上的痕迹有较大区别,得出了不同材料硬度的弹子对单钩痕迹反映程度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8.
在大量的道路交通事故调查中,全面地对事故现场上遗留的各类痕迹物证的检验应用显得十分重要。文章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路面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实例,探讨通过路面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确定车辆运动形态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9.
为了探索平板凹齿复制钥匙开启弹子锁痕迹的规律,寻求检验复制钥匙是探知开启弹子锁痕迹的方法。通过实验的方法对锁芯相关构件上的加工痕迹、原配钥匙开启锁具的痕迹、复制钥匙开锁形成的痕迹和材质硬度对复制钥匙开锁痕迹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平板凹齿复制钥匙开启弹子锁痕迹主要集中于圆头弹子球面的原配钥匙痕迹区域,痕迹为线条状且与原配钥匙痕迹同向,痕迹的反映程度受锁具的使用时间和材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0.
杨宇波  崔军 《刑事技术》2020,(2):215-217
动车高速通过隧道时,运行车体推动的空气由于受到隧道壁的约束能形成能量很强的冲击气流,有时会造成一些设备设施损坏、脱落,进而危及高铁行车安全。这类事件发生后,铁路部门往往误以为是人为破坏,并以破坏案件进行上报。本文通过对特定动车行车事故的现场勘验、调查访问,分析了高铁隧道内气动效应对特殊位置设施造成损坏的过程及形成痕迹特点,准确认定了事件性质和事故发生原因,并对气动效应形成损坏痕迹和常见工具形成痕迹的区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