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法律   88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女儿的报复     
她满怀仇恨来到上海,眼里容不下团圆的欢喜,复仇的火焰吞噬了伦常,也灼伤了母亲。多年未见,女儿意外出现王女士今年54岁,20多年前离异的她只身来到上海打拼,因为条件所限只能狠心将5岁的女儿小梅交给前夫抚养。离开那天,女儿不谅解的眼神让王女士一生难忘,到了上海之后由于忙于生计,王女士很少回老家,偶尔回去想见女儿,却遭到前夫和女儿的拒绝,渐渐地她便不再回老家  相似文献   
42.
2007年《物权法》并未规定居住权,致使实践中出现的案件只能以债权来处理。然而,居住权债权化的处理结果并不能为居住权人提供充分的保障,也未能忠实地执行所有权人的意志,有违私法自治理念。居住权之物权法定化,不仅能使其获得对世效力,也体现了民法的人文精神,因而不论从民法理论还是从实践需要来看,居住权回归传统人役权无疑都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3.
浏览器     
《乡音》2010,(5)
政府如何保障人民的居住权《东方早报》:一是调整政策思路,实现房地产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的转型。二是调整中央和地方财税关系,减少  相似文献   
44.
陈欢 《检察风云》2012,(20):58-59
为更好地普及法律常识,同时为广大读者提供法律服务,本刊将联合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开设"法律服务"栏目。大成律师事务所是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之一,曾连续三年被《亚洲法律杂志》(ALB)评为"亚洲规模50强第一名"。本刊联手大成律师事务所开设"法律服务"专栏,除定期向读者介绍相关法律专业知识外,还为广大的普通民众提  相似文献   
45.
胡建 《理论月刊》2012,(8):174-178
居住权起源于罗马法,是非所有人对他人所有的房屋进行居住的权利。受罗马法的影响,后世诸多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民法都规定了居住权制度,但是在承继的过程中各国皆据具体国情对其加以修正或改进。本文论证了在新时期我国居住权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我国居住权制度的具体构建方案,包括居住权的主体、客体以及居住权人的权利与义务等诸方面,指出在未来编纂民法典的过程中,应当将居住权制度纳入物权法编中。  相似文献   
46.
离婚后居住权有利于保护离婚后当事人,特别是妇女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实现从所有到利用的现代物权理念,从长远考虑,我国有必要从婚姻法和物权法来设计离婚后居住权的具体制度,将其和谐地纳入我国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7.
曾在<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专章规定的居住权制度让人兴奋一时,然而,我国现行的<物权法>最终却没有采纳这一制度.居住权制度设计之初衷,在于物尽其用,保护弱者的利益,是一项"所有人准许他人在自己的房屋上依照物权法的规则进行合法使用的一项法律制度."[1](P223)可以说,民法典的出台是指日可待的,然而纵观当下较为主流的学术论点,居住权这一制度进入未来的"民法典"前景却略显渺茫.  相似文献   
48.
崔向萌 《传承》2010,(12):144-145
曾在《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专章规定的居住权制度让人兴奋一时,然而,我国现行的《物权法》最终却没有采纳这一制度。居住权制度设计之初衷,在于物尽其用,保护弱者的利益,是一项"所有人准许他人在自己的房屋上依照物权法的规则进行合法使用的一项法律制度。"[1](P223)可以说,民法典的出台是指日可待的,然而纵观当下较为主流的学术论点,居住权这一制度进入未来的"民法典"前景却略显渺茫。  相似文献   
49.
论居住权     
关于居住权,我国学者早有论述,但我国民法中却没有规定居住权制度。居住权是居住人对他人所有的住房以及其他附着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乃至收益的权利,是为了特定人的利益而设定的用益物权,具有无偿性、长期性或终身性。居住权制度主要包括老人的居住权和离婚妇女的居住权。基于这两种人群在经济上的弱势地位,为了保障其基本生活,有必要设立居住权制度。  相似文献   
50.
读者     
正推行官邸制是防止"以权谋房"的起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探索实行官邸制。短短几个字,瞬间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什么是官邸制?官邸制就是公务人员的一种住房制度,官邸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官员提供在任期间居住的住所,官员对官邸只享有居住权,不享有产权。实行官邸制,便于对官员进行管理,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官员"以权谋房"问题。官邸制在其他国家已经成为普遍推行的制度,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这是好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后续还需要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加强规范管理,逐步解决官员住房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