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吉春 《创造》2012,(6):94-95
宁蒗县地处西南季风气候区域中滇川交界处小凉山区,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具有暖温带山地季风气候特点,特别适宜马铃薯的生长,是马铃薯的优生区,生产出的马铃薯质量好,深得人们喜爱,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长期以来,马铃薯一直是宁蒗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县委、县政府把马铃薯作为一项增加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发展“菜篮子”的重要工程来抓,马铃薯生产得到了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荡荡长江水、巍巍大别山。黄冈,傍长江之滨,处大别山麓。长江,是我们的母亲,大别山是我们的脊梁。作为大别山人,我们祖祖辈辈在这块热土上生活、繁衍、谱写着大别山的辉煌历史,创造着大别山的灿烂文明。今天的大别山,在我们的眼前发展变化;今天的大别山人,在这历史的变迁中巍然挺立,  相似文献   
13.
三七的春天     
三七,具有“参中之王”、“南国明珠”、“金不换”等美称,为文山所特有,是文山人的“宝贝”,也是文山人的金字招牌。文山,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三七之乡”。“文山三七”国家标准和证明商标已通过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注册实施。“  相似文献   
14.
梦系黄山     
我是一个黄山人,祖居安徽歙县。黄山,是我家乡的骄傲。在父辈们对它的赞美和崇敬中,黄山就成为我心灵中的一个仙山梦境。登览黄山这个梦伴随着我长大,但非常遗憾,到我十八岁参军时,仍未登上过这座离家百里不到的"天下第一奇山"。 在紧张的军旅生活中,我喜欢上了摄影。驾机翱翔在祖国的万里云天,锦  相似文献   
15.
暮春时节,梅子初结,我回家乡闽南南靖县梅林小镇看“闹热”。 我是书洋人,也是梅林人,书洋和梅林是一家,都是内山人,都是“天岭内的”。苍茫的天岭大山横亘在那里,我的父老乡亲世世代代跋涉其间,走进大山就是艰难地讨生活,走出大山却倍受歧视。但天岭并没有隔断苦难坚忍的内山人,山寒水冷反而让他们心相亲,情相依。他们彼此平等,彼此熟稔,性情朴素坦荡,品格善良谦俭。  相似文献   
16.
在记者面前的李文昌很平凡,人到中年,中等身材,随意穿一件乳色夹克,一脸的宁静。可就是这个走在人群中谁也不会注意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却捧回了两个重重的奖杯:一个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个是中国地质学界的最高奖——李四光科学奖。  相似文献   
17.
来信摘登     
“赶集式”的招聘会不可取现在,一些招聘会看起来人山人海,但真正从会上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并不多。招聘会的目的本来是为人尽其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但这种“赶集式”的招聘会先不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效果也令人怀疑。  相似文献   
18.
1947年秋,人民解放军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刘伯承、邓小平按中央部署,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挺进中原,以大别山为依托,开展反对蒋介石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在大别山人民中,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刘伯承元帅的故事。 一根打狗棍 刘伯承是野司首长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体质较差,眼睛高度近视,加之千里跋涉,生活艰苦,行路有些困难。进入大别  相似文献   
19.
李斌 《求索》2010,(7):198-200
晚明山人陈眉公分别被清初李渔、清中叶蒋士铨塑造成了"金石君子"与"隐奸小人"的形象。陈眉公艺术形象反差巨大,主因在于李渔、蒋士铨不同的人生际遇,以及他们不同的戏曲创作思想、文学价值观。李渔、蒋士铨笔下的陈眉公,虽与历史本来面目多有不同,但他们对陈眉公的刻画,恰与清代社会对陈眉公的褒、贬评价一致,作为艺术形象的陈眉公便具有独特的历史认识价值,其艺术形象的转变,折射出清代社会文化风气的深刻变迁。  相似文献   
20.
吴孟樵 《台声》2010,(9):47-48
8月20日,《唐山大地震》在台湾地区上映,仅一周时间,票房就已突破了1200万元(新台币)。该票房成绩不仅荣登台湾华语片票房的榜首.而且影片通过生动地刻画出灾难的冷与人间的暖,深深地感动了广大的台湾观众……身为台湾作家、影评人、该文的作者吴孟樵.即有幸随台湾作家团河北采风行在《唐山大地震》的发生地唐山.在影片地震中那个百货大楼的边上新华剧院,先前观看了这部震撼人心的2010年华语巨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