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7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69篇
各国政治   51篇
工人农民   119篇
世界政治   30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1篇
法律   3563篇
中国共产党   2881篇
中国政治   3617篇
政治理论   1425篇
综合类   259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487篇
  2014年   1189篇
  2013年   980篇
  2012年   1011篇
  2011年   1137篇
  2010年   1059篇
  2009年   1037篇
  2008年   1265篇
  2007年   854篇
  2006年   675篇
  2005年   666篇
  2004年   573篇
  2003年   517篇
  2002年   427篇
  2001年   365篇
  2000年   368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针对当前党员主体地位问题的现状,要大力推进党内民主,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充分保障和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2.
公共政策评估主体性原则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洁 《理论探索》2007,(3):127-128
我国在公共政策评估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之一,主要是我国在政策评估方面的着重点在于提出各种不同的评估方法、模式,却忽视了对政策评估的研究。事实上,只有本着利益相关、多元化、独立性、专业化、公开公平、代表性等公共政策评估性原则,才能选出客观、独立、合理、有效的政策评估主体,才会有利于公共政策评估的改进。反之,公共政策评估的有效性将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73.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是指由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向,是现代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的客观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建设,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有效性,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现代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4.
易玲  尹丝媛 《科技与法律》2021,(4):66-72,148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给著作权法律体系带来诸多冲击.在解决后续具体问题之前,必须先明确人工智能是否具有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主体资格.目前学界中关于肯定人工智能著作权法定主体地位的观点都有相应的不足.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目前阶段,赋予人工智能著作权法定主体地位既无可能性也无必要性.我国著作权法应当继续坚持其作者权体系的立法初衷和...  相似文献   
175.
监察体制改革实现了监察对象的全覆盖,刑法作为所有法律部门的保障法,应当与监察法实现对接。在受贿罪主体问题上,“公务说”与“身份说”的纠缠表明“身份说”并非完全不具备合理性,也说明作为理论通说的“公务说”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借鉴监察法对监察对象的规定思路,采取“身份+公权”的模式,对受贿罪的主体体系进行重构,既可以充分发挥身份对公权力的表征作用,获得受贿罪主体认定的明确性;又可以界定出受贿罪主体的核心特征,从而为堵住新型受贿与变相受贿的惩罚漏洞发挥功用。  相似文献   
176.
倪波 《社会主义研究》2007,3(1):122-124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大”。从主体上看,“大外交”包括以国家(政府)外交为主体的政党外交、首脑外交、民间外交等;从对象上看,“大外交”包括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和国际组织等;从内容上看,“大外交”包括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等。邓小平“大外交”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外交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7.
黄锟 《社会主义研究》2007,4(2):137-139
人类中心主义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很大的生态破坏性和不可持续性,是造成发展不可持续性的根源。因此,必须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新的价值取向既要坚持把人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又要建立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念和发展观,以规范和约束人的活动,使人类的活动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追求人类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主体和价值取向的转换,必须对旧的主体性进行修正和完善,赋予发展主体以全新的内涵,并对主体性进行全新阐释和重塑。  相似文献   
178.
王强芬  林常清 《世纪桥》2007,(3):130-131
为了变革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者通过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激情,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9.
王艳 《行政与法》2021,(7):68-75
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既是我国乡村社会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自治、法治、德治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内在的联系,然而在实践中,乡村治理"三治合一"面临村民自治主体缺失、村民利益表达不畅、新乡贤作用发挥有限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因此,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以自治为核心赋予乡...  相似文献   
18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重大判断,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从社会管理转到社会治理的维度,意识形态工作已转向“治理型”阶段,更加强化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各子系统的一体推进,以实现共同行动。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规律,应突出以政治方向为首位的正确导向,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协同治理建设,最优化配置意识形态领域管理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