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06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51.
孟红 《党史文汇》2012,(5):16-24
1942年春,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动了全党的普遍整风.毛泽东恰好分管延安文艺界的整风.由这样一位有着远大政治眼光和深厚文学功底的人来主持文艺界整风,势必产生空前的轰动效应和久远的历史影响.其时,随着奔赴延安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增多和革命文艺运动的深入展开,人们对陕甘宁边区文艺的许多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2.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缅怀革命先辈、弘扬革命传统的敬仰之情,随福建省红色文化采风团走进了红色新泉。进入新泉这个当年红4军多次在这里活动的地方,眼前为之一亮:  相似文献   
153.
《新长征》2012,(7):35-35
文艺的发展,促进着文化的进步;文化的繁荣,关系到民族的复兴。70年前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是我们党领导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文艺工作者“必须和新的群众相结合”,70年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犹如精神的灯塔,指引一代代文艺工作者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的时代洪流,推动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不断走向发展繁荣。历史充分表明,《讲话》所指明的方向和道路,始终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154.
一、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丁玲、艾青、艾思奇、贺绿汀、冼星海……一批批风华正茂的文化青年向着光明,冲破重重封锁辗转西行。几年内到达延安的知识分子竞达4万余人,相当于1937年初中共党员的总和。对于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城,当时的《解放日报》这样评述:“不但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化上作中流砥柱,成为全国文化的活跃的心脏。”  相似文献   
155.
王锦霞 《党史文苑》2012,(16):22-23,28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已经70年了,这篇讲话不仅有力地指导了解放区的文艺创作,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仍然有着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6.
由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复旦大学主办的“中国麸产党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青年学者论坛日前在复旦大学历史系举行。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所高校的11位青年学者作了专题发言。  相似文献   
157.
唐飙 《奋斗》2012,(9):21-22
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虽然距今已七十年了,但这一纲领性文献仍是长青之树,仍像灯塔一样照耀着文艺工作的前进方向。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的今天,重温这篇纲领性的文献,备觉亲切温暖,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58.
《世纪桥》2012,(10):1-1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第一次科学、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主张和文艺思想,深刻论述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歌颂与暴露、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文艺创作等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确定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篇彪炳史册的光辉文献。  相似文献   
159.
蔡国英 《共产党人》2012,(10):11-13
正(2012年5月23日)今天我们召开座谈会,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会后,我们还邀请了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教授作专题讲座。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深刻认识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0.
王朝柱 《红旗文稿》2012,(10):4-7,1
著名作家王朝柱在《我的创作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深有感触地说:我是在《讲话》精神的哺育下步入艺术殿堂、学习文学创作的,历经严肃而长时间的沉思,我毅然决定弃乐从文,以《讲话》精神为主导,学习太史公以人带史的传统,写一部上自辛亥革命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大书,还历史一个公道,还创造历史的一代又一代革命的人民一个公道,还大革命家孙中山、黄兴、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个公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