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10篇
法律   60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46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Antitrust authorities in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have expressed deep concern over settlements of antitrust cases in the pharmaceutical sector, settlements involving "reverse payments" from plaintiffs to defendants, large sums paid by branded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to generic competitors in exchange for promises to stay offthe market. Such "pay-for-delay" settlements have prolifer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Federal Circuit Courts of Appeals have found them unproblematic despite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s persistently strong position that they violate the antitrust laws. These cases arise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ree statutory regimes seeking to promote innovation, three clusters of doctrine and policy that have interacted only to reach impasse: the Patent Act, the 1984 amendment to the 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 and finally the Sherman Anti-Trust Act. Antitrust is a late comer to the fierce competition over patented drugs, competition that permeates the approval process in the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competition that is restrained by these pay-for-delay settlement agreements. To set the stage, we begin with the Patent Ac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FDA approval process. The story of pay-for-delay settlements then proceeds to the settlement agreements and their antitrust implications. We conclude that the best solution in these antitrust cases would be adoption of the FTC's approach of presumptive illegality. Together with an amendment proposed to fix the food and drug act, the presumptive illegality of pay-for-delay settlements under the antitrust laws would make the market for pharmaceuticals more price competitive, open weak patents to serious challenge, and as a result save consumers billions of dollars annually without taking from branded drug companies legitimately earned incentives to engage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42.
正两会期间,列席全国人大会议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就公务员工资、延迟退休和新农保与城居保合并实施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关于公务员工资问题,尹蔚民表示,公务员的工资制度本身是公务员管理的一个内容,目前公务员工资是2006年公务员法出台后实施的,而公  相似文献   
43.
在公共管理视阈层面来看,对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延迟退休可以有效缓解此问题。实施延迟退休政策造成的影响是使不同人群的收入差异化。退休人口数量的增多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强给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带来更大的支付压力,也给我国社会保障机制带来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4.
目前,全国妇联、人社部等部门正在调研弹性退休制。北京市人大代表、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表示.相比“女性延迟退休”,弹性退休制将对退休年龄设置上下限,男女均享有选择何时退休的权利。  相似文献   
45.
石勇 《廉政瞭望》2012,(7):28-29
近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表示,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该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此举使舆论一片哗然。事实上,"延迟退休年龄"的提出并不新鲜,至少从2008年开始,就已经提过几次,但每一次都遭到民众的炮轰。这一次同样不例外,而且反弹更甚。据新浪网的调查,93%的网民反对。见诸于公共领域,甚至街头巷尾,大多是反对的声音。  相似文献   
4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是党中央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具有长期性、战略性意义的重要决策。一、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具体情况看,确有必要将研究延迟退休年龄问题列入议事日程。1.延迟退休年龄是为了应对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进行的政策调整。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实际  相似文献   
47.
《创造》2013,(8):22
7月底人社部表示是否延迟退休将稳慎决策,刚降了温的延迟退休讨论再度热了起来。有社科院专家称,对城镇就业人员整体而言最优退休年龄为64.14岁;而最近,一份由多部门和专家学者共同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12》显示,延迟退休将使大量青年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目前条件并不具备,暂时行不通。  相似文献   
48.
《就业与保障》2014,(1):41-4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所谓“渐进式”,一是要提前若干年预告,让公众、特别是相关群体有必要的准备期。二是要分步走,比如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从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低的群体开始,逐步扩展到各类群体。三是要迈小步,比如每年只延迟几个月。四是要多措并举,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更多适合中老年人又不与青年人争夺工作机会的岗位,以最大限度降低对相关群体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9.
詹勇 《北京观察》2013,(10):26-26
近期,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热点。从一些学者“延迟退休”建议引发的巨大争议,到围绕“以房养老”新举措产生的思考与焦虑,再到“双轨制”受到的诟病,都让人深切地体会到,老龄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实现“老有所养”不再是一种期盼,而是亟待破解的重大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50.
杨支柱 《中国青年研究》2012,(11):19-23,116
跟中国大陆文化相同或相近的港澳台、新加坡、韩国、日本和意识形态曾经相同的前苏联东欧地区是世界上两个生育率最低的地区。生育控制进一步降低了中国大陆的生育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降低到了1.18的超低水平。计划生育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并且渗透到了收养法、所得税法、婚姻法、母婴保护法、劳动法等许多法律、法规中。低生育率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儿童教育模式和住房结构,再加上迅速上升的抚养比导致养老与养小的矛盾,中国大陆的生育率在停止计划生育后,经过三五年的补生,将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