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各国政治   45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0篇
法律   416篇
中国共产党   454篇
中国政治   803篇
政治理论   390篇
综合类   58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本文旨在以第13届国会选举之后马来西亚政治、经济、社会诸领域的状况为主要依据,对作为意象的马来西亚国家和作为实践的马来西亚国家进行考察,进而展开以下两方面的论证:(1)马来西亚国家各组成部分的实践过程如何形塑着马来西亚国家的主导原则与主导功能;(2)马来西亚国家建构与政治制度化的不足及其出路。  相似文献   
112.
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定位与体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政府社会管理对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定位的过程实际上是政府向社会"赋权增能"的过程。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要由过去的"控制"导向转变为"服务"导向,要由过去的"刚性维稳"变为现在的"柔性创稳",特别要以解决民生为重点化解社会利益矛盾。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构建既要考虑政府社会管理本身体制的建构,还要考虑由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和模式引发的政府与社会合作共治体制、社会自我管理体制、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以及对政府社会管理的监督和问责体制的建构,等等。  相似文献   
113.
论中国第二次转型期公共领域再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安良 《理论探讨》2006,(2):149-151
中国改革的第二次转型,即由经济建设转向制度建设。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各种公共领域的再建构。在整个发展进程中,公民对社会的政治参与意识变浓,不断寻找机会进入政治过程,进行利益表达,影响政治决策。公民对社会的政治参与最重要的变化是由过去的个人政治参与或非正式团体的政治参与为主要特征变为以正式团体的政治参与为主要特征,其以社团组织的成立、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民间思想库的建立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在民意机构发表意见或直接与行政部门谈判。公共领域的再建构,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由社会转型带来的不平衡给社会稳定造成的消极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4.
刘方玲 《理论探讨》2006,(4):171-173
政治典型是以话语系统为基础的意识形态存在,意识形态通过其话语霸权操纵政治典型的建构。在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之下,政治典型的建构往往被归入模式化的理解轨道之中,导致了政治典型的单调乏味和意义超载。由于政治等级结构之下存在着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等级结构,使得政治典型也存在着权威分等。人们通过对政治典型中话语的解读与评判,可以使政治典型的意识形态性自我展现。当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政治典型再也得不到一般社会的认可和合法地位时,也就意味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崩溃。  相似文献   
115.
一、刑事证明标准的层次性建构的内在规律解读 对刑事证明标准层次性建构决定于证明主体和证明对象的分层,这是其内在规律,如此可进行如下三个角度的层次性区分: (一)对不同的证明责任承担主体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16.
东南亚华族的身份认同问题是二战后东南亚民族国家建构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在东南亚现代民族国家的民族整合过程中,华族的身份由"华侨"、"海外华人"转变为"华人",这不仅仅是称谓的改变,其中包含了对他们政治身份、文化身份的重新定位.本文描述了华人身份转变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并从民族国家建构的理念来分析其中的原因;结合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变化,探讨全球化进程中东南亚华族身份认同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17.
钟海 《桂海论丛》2020,(6):94-102
当前乡村社会治理中,自治主体缺位与内生动力不足、法治精神缺失与行为能力不足、德治资本流失与参与活力不足使得村民自治与乡村治理正陷入一个"失落"与"失效"的发展瓶颈期,这亟需从实践层面探索乡村治理经验予以回应。S省X县积极推行"三治融合"就是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积极探索与有益尝试。在具体运行中,X县在实践中存在治理实践碎片化倾向、治理主体公共责任不明确、有序参与机制和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等局限性。通过个案考察,X县"三治融合"实践及经验对于全国各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启示是:强化全面治理理念的培育;加强制度的整体性建构;加快基层治理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基层社会的再组织化。  相似文献   
118.
社会心理学学科特质、认知机制及其社会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永祥 《求索》2013,(11):208-210
长期以来,实证主义、实验主义和个体主义一直被人认为是社会心理学的现代特征,但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整个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危机,使人们意识到这三大现代特征是造成现代社会心理学踌躇不前的根源所在。本文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学科特质、社会认知机制以及社会建构等方面,对当前的社会心理进行全方位的哲学反思,以期为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当下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9.
王志坚  杨亚民 《法学》2007,(1):145-148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证据领域最有争议的证据规则之一,它体现了刑事诉讼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这两大价值目标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如何细致、清晰地考察西方国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制度经验,科学、合理地构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系,是当前理论界和刑事司法实践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期选登的文章对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可行性、必要性,模式的选择以及多视角推动我国该项规则的建立等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20.
汉语元语言系统研究的理论建构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的汉语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和语言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之所以难以出现重大突破,其表层原因在于尚未对现代汉语元语言系统展开深入研究,其深层原因在于没有对元语言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创造性探索,从语言学立场出发探索元语言,势必形成逻辑学元语言和语言学元语言的分野。语言学的元语言是对象语的解释性符号系统,与之相对的对象语可以是语言系统,也可以是同一系统的部分语符,依据所处语言层面和应用功能,存在词汇元语言,释义元语言和语义元语言三种系统,以之为基础可进一步研究信息处理元语言和认知元语言,元语言系统研究就是“语言基因图谱分析工程”,只有完成了这一工程才能建立语义结构网络,“自然语言能力模拟工程”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