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日前,有媒体报道,2015年内,北京市所有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都将具备医疗条件,包括通过自建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等方式,让居住其中的老人能看病。而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养老机构不会因此涨价。长期以来,养老与医疗分属不同机构,互相独立,自成体系,造成"养老院不能看医,医院里不能养老"。一旦有老年人患病,要么不得不经常奔波、往返于家庭、医院和养老院之间:要么把医院当成养老院,在医院常住,加剧医疗资源紧张。而养老机构实现"医  相似文献   
52.
魏了翁《周易集义》成书于宋末,因其特殊的历史环境而流传甚稀,清整理《四库全书》时未收入。本文从该书的成书、刊刻、历朝的流传以及今存善本现状进行逐一考察,以求恢复该书原貌。  相似文献   
53.
遗传性心律失常所致猝死的死因鉴定是法医病理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近年来心律失常易感基因/突变的发现和高通量组学技术的推广,使得利用分子遗传学方法筛查猝死的遗传学病因(即"分子解剖")成为可能。本文通过汇总心律失常分子遗传研究的进展,综述传统遗传分析和近期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GWAS)筛查的结果,为心源性猝死的"分子解剖"研究提供候选基因列表;并进一步比较针对不明原因猝死所开展的回顾性"分子解剖"筛查的结果,探讨新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这一综述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心律失常所致猝死的分子机制,并为借助新一代遗传分析技术进行分子解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4.
关于《易经》的性质,历来众说纷纭,而以“卜筮之书”占主导。文章坚持今本《易经》是一部治国政纲的观点。认为三代以上君巫一体,说明伏羲画八卦,创作《易》是为了认识自然、指导生产,具有明显的社会管理功能;“三皇易”到“三代易”的内容及其沿革,说明《易》系列自始至终都是政治性极强的历史文献;周文王创作《周易》的背景、动机和内容,说明今本《易经》是一部“王天下”的安邦治国的政治纲领。  相似文献   
55.
变性手术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平  刘庆辉 《河北法学》2007,25(2):107-110
变性手术作为易性病的治疗手段应当予以认可,但因无相应法律规定,该领域呈无序状态,既不利于患者权益的保护,更造成某些法律关系的混乱.通过研究国外相关立法及国内手术专家的临床做法,从法律、人权和医学的角度,对变性手术适应症、变性手术条件和法律程序提出建议.该建议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旨在为变性手术的相关立法做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56.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电子数据取证规则》(以下简称《取证规则》)自2019年2月1日施行以来,各级公安机关认真组织贯彻落实,电子数据取证进一步规范,能力进一步提升,电子数据取证工作在刑事案件办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取证规则》的第二章第三节"现场提取电子数据"为切入点,重点阐述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过程中现场提取电子数据...  相似文献   
57.
怎样预防疾病致残? 人类所患疾病通常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常见容易导致残疾的传染性疾病有: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可引起肌肉萎缩、肢体畸形;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影响脑功能,引起失语、强直性瘫痪、智力障碍、精神失常等;沙眼也是一种传染病,可以影响视力,重者致盲;还有许多传染性疾病如麻风病、麻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都可能致残.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关键是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主要措施是:锻炼身体,预防接种,免受传染病的侵袭.预防传染性疾病的3个重要环节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58.
孙熙国 《理论学刊》2005,3(6):47-51
《易经》作者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从总体上看是哲学的而非宗教和迷信的。《易经》产生于古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其卦爻辞都是古人对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实践经验的记录和总结。《易经》中的“易”范畴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本体范畴,阴阳观念则是中国哲学把握世界的基本观念,“美化意象”是《易经》作者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由阴阳、八卦和六十四卦所构成的系统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思想模式。  相似文献   
59.
以刑释解教人员为主体实施的重新犯罪是危害性较大的一类犯罪。因而,客观认识该类犯罪的现象与规律是预防犯罪体系构建中不可回避的环节。在现阶段,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是其犯罪易感和适应社会生活弱势双重作用的体现。那么,在预防重新犯罪的过程中,也需要着眼于消除刑释解教人员犯罪易感和适应社会生活弱势的均衡,减少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的再犯罪强势对刑释解教人员社会化过程的嵌入概率。  相似文献   
60.
文章通过对犯罪现象的分析,提出将“易犯罪年龄段人口”作为人口管理重点的观点和建议,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其意义和作用,认为这是解决警力少而人口管理面过大之间矛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