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57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59篇
各国政治   189篇
工人农民   185篇
世界政治   7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2篇
法律   1235篇
中国共产党   4323篇
中国政治   4570篇
政治理论   1812篇
综合类   171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1307篇
  2013年   1082篇
  2012年   1440篇
  2011年   1282篇
  2010年   1292篇
  2009年   1290篇
  2008年   1316篇
  2007年   1092篇
  2006年   758篇
  2005年   489篇
  2004年   343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534篇
  2001年   463篇
  2000年   643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李劲 《理论文萃》2007,(3):10-17
公民社会是一个源自西方的话语理念,是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在西方学者的语境中,公民社会以其特有的自治的特点,天然的与政治国家具有相对独立性”。中国学界对于公民社会理念的关注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开始系统的、严肃的理论反思。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国际上来看,在前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进程中,世界范围内的公民社会理论研究重新兴起,  相似文献   
82.
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史上,邓小平为实现政治权威的理性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主要采取了三项大的举措:重新评价并正确认识领袖;重申集体领导这一领导原则的权威,在宣传上反对过分突出个人;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市场化、民主化进程。通过这些举措,邓小平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政治权威从传统型权威、超凡魅力型权威向法理型权威转型。  相似文献   
83.
《研究与交流》2006,(4):39-40
20世纪80年代起,国人积极引进西方管理学,蔚然成风,方兴未艾。然而,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和直接。我们要问:那浩如烟海的西方管理技术和学问,其真正源头何在?其真正精神何在?假若我们对这门学问的精神源头没有最深切的理解,我们不仅无法掌握西方管理真正的精髓,而且会完全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84.
撞车     
  相似文献   
85.
西方地缘政治思想的百年演进包括早期发展和多样化复苏两个阶段。其演进状况启示中国的地缘战略必须具有全球观念和立体观念的宽广视野,把目标定位于维护安全、促进合作与增进公益,把科技力的提高作为根本保障,把亚太地区作为关注的首要区域,并坚持陆海兼顾、各有侧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86.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西方国家掀起的公共管理运动产生了新的政府管理理论与实 践,创建了新的政府管理的模式。随着我国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步伐,需要 我们对西方国家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和当代西方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全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87.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国家,财政就是公共财政,而在我国,适一概念可以说足我们经过几十年的旧式财政运行机制同新型市场经济体制激烈碰击之后悟出的真谛。财政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公共财政模式,造一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从公共政府的执政理念角度,把握公共财政的实质性特徵,以期探索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财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8.
一、开发传统道德中与官德要求有关的并具有现实意义的资源我国历代都十分重视吏的道德品质。早在夏朝就有所谓的“夙夜惟寅 ,直哉惟清”的政治清廉思想。西周时 ,更是接受了夏商两代后期由于官吏失德而毁政亡国的教训 ,在选拔官吏时特别强调道德品行 ,以“六德”(知、仁、圣、义、中、和 )、“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作为选拔官吏的法定标准。秦朝的职官管理制度也十分注重官吏的道德品质。秦律中规定了“五善”与“五失”的考课原则 ,对官吏的道德品行进行考察。汉朝时伴随着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礼义道德教化被置于治国的首位…  相似文献   
89.
孙敏强 《理论文萃》2007,(4):63-64,48
我出生于正月末,三月中,幸逢冬去春来,梅柳精彩的时节。这真是我的造化,一来到世间,就赶上了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是花都要自由开放的,即使它终将归于泥土。我和这世上的许多人一样,像烂漫的山花,默默地灿烂着,在开着花的这个时候。  相似文献   
90.
声音     
《党课》2007,(7):125-125
“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睛才看得见的。” ——钱钟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