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各国政治   126篇
工人农民   26篇
世界政治   1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5篇
法律   277篇
中国共产党   742篇
中国政治   1411篇
政治理论   477篇
综合类   71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488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425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1935年的台湾博览会,台湾总督府作为策展者,力求将台湾装扮成“繁荣”、“昌盛”的形象,这些展示成了外界判定“日本殖民有功论”的资料证据。当时,台湾知识分子对博览会有相关的记述和叙事,他们以自己的“小叙述”,或纠正,或对抗策展者的“大叙述”。经由博览会这一空间,可以解读出台湾“殖民现代性”的驳杂性和多义性。  相似文献   
212.
边缘文化人: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就业中的角色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分工的细化为青年知识分子提供了更多的体制外就业机会,但同时也导致了其边缘角色认知困境的出现.本文通过参与观察和个案访谈,对此类边缘文化人的特征及其角色实践进行了分析,指出边缘文化人是转型期社会结构生态多样性的体现,其出现缘于青年知识分子在个人及群体职业角色建构过程中社会认同的匮乏.相关部门应该针对其形成机制采取正向干预,通过对内部报酬、外部报酬及角色支持的调整,化解青年知识分子就业中的这一角色困境.  相似文献   
213.
基于员工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认同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以来,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在全球范围内高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无法阻挡的趋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对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成为学术界、企业界所关注的焦点。而员工是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的影响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员工对组织的认同程度越高;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认同的各个维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4.
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历史的经纬看,中国必须走一条与传统大国崛起不同的和平崛起之路。中国能否和平崛起既取决于中国对发展道路的选择,也取决于外部世界对中国的承认与接受程度,而这一对关系是可以相互建构的。中国和平崛起战略包括与邻国建立起牢固的睦邻友好关系,与大国建立起稳定共处关系。中国和平崛起将对世界提供新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215.
康凯 《探索与争鸣》2022,(8):110-118+179
中世纪早期地中海世界西部文化认同上的转变,揭示了西方文明诞生过程中西方人文化认同的最初构建及其背后的原因。西方文明最初的地域空间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化认同都是在中世纪早期形成的。当时地中海西部的居民在与同时代地中海世界的他者文明不断交流的过程中进行了自我定位,构建起自身的文化认同,确立了文明共同体意识。他们最初所参照的他者文明并非伊斯兰文明,而是拜占庭文明和更早的古典文明。  相似文献   
216.
食物具备呈现集体意识和表述集体认同的作用,也能够作为“我是谁”的判断和解释。从中世传统的大飨料理、怀石料理到近世的折衷料理、战时的军事饮食体系乃至现代的“洋中和”多元料理,日本饮食体系在演变与建构的历史过程中受到国家政治、知识技术、帝国主义和经济扩张等驱动力共同模塑的影响。作为民族料理的典范,现代日本料理在承袭自中世以来各历史时期的饮食文化传统内核之基础上,也透过产业和文化政策的论述引导而成为认同的依据与工具,并最终达成了对内建立集体意识与国族认同、对外建构国家品牌与形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17.
"无讼"法律文化与中国公众的法律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讼"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对当代中国公众的法律认同,产生了许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从而导致公众的狭隘工具性法律认同、单一性法律认同和对法律的不认同.但同时,"无讼"法律文化对当代中国公众的法律认同,也有许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和有益的启示.它对社会安定与秩序的追求,是人们产生法律认同的基本前提.我们可以批判地借鉴它对传统道德、民间习惯等社会调节手段的运用,从而建立法律的内在权威,促进公众的自觉认同;它所推行的多规则统治模式,有利于我们避免"法律万能主义"的非理性认同,建立对法律的理性认同.我们在法治化进程中,要坚持"权利本位"的宗旨,提供良好法律产品;执政党和政府要厉行法治,做法律认同的典范;进一步促进国家法律对民间规则、习俗的认可、接纳力度,使法律成为公众内心习惯的一部分,增强法律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218.
政治仪式是一个国家围绕本国核心价值和政治秩序所举办的象征操演活动。现代政治仪式褪去了神秘宗教特性,但依旧具有神圣动人的凝聚力。周期重复的政治仪式勾勒出共属一体的国家图景,激发全民国家认同。政治仪式通过操演身体戏剧进行国家认同叙事,身体规范强化了参与者的身份认知,戏剧情境激发了参与者的想象和情感。政治仪式通过刻写社会记忆来内化国家认同,以集体纪念的活动形式来延续国家历史记忆,并与节庆、习俗等相结合,将国家记忆弥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219.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政治仪式在唤起历史记忆、具象价值理念、营造情境体验、实现精神再生等方面的功能价值,使其在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中具有独特优势。政治仪式的边界模糊、内容异化、形式陈旧、传播运用不够等现实挑战,要求从合理挖掘时空资源、建构历史记忆,应对媒体传播挑战、提升传播效能,科学运用仪式操演、凝聚中国力量等方面充分发挥政治仪式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20.
20世纪20年代,从少年中国学会中分化出国家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思想派别。从此之后,二者围绕国家认同和阶级认同问题,展开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激烈论战。实际上,以国家至上而著称的醒狮派国家主义,是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和国家危机在部分群体身上所激起的情感和理论反应,国家统一和民族富强是其基本诉求;而以无产阶级的阶级认同和阶级解放为目的的共产主义,则是占人口大多数的社会底层群体在社会结构瓦解时期的自然诉求。二者各执一端,分别强调了外竞与内竞之必要性,都没有把外竞与内竞统一于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历史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