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56篇
中国共产党   136篇
中国政治   605篇
政治理论   40篇
综合类   1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凉山彝族火把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在充分认识火把节的各种价值的前提下,把火把节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能促进彝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同时也能促进凉山经济的发展。对凉山彝族火把节的合理开发,凉山彝族火把节实现产业化发展,必将推动凉山的和谐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2.
183.
184.
文章是从苗族服饰中的日月星辰纹样入手研究,调查了其服饰中图案来源、图案造型、文化内涵和文化变迁的过程.引入雷德菲尔德的大小传统理论,分析了太阳纹、月亮纹、"卍字纹"等图案从精英阶层流向平民阶层的历史过程,同时,通过访谈也发现了服饰图案存在小传统逐步发展演化为大传统的现象.由此得出,苗族服饰图案表现下大传统向小传统或小传统向大传统转化并赋予新的文化内涵,表明了苗族服饰图案与当地人的宇宙生成观、苗族历史记忆和文化生成的联系,解读服饰图案的文化生成系统也有助于解读中华文明发展演化的历史过程.基于此,对服饰图案的解读,也有助于探索苗族服饰的发展规律并对其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5.
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研究方法,对贵州两个彝族村寨的村干部、公共权威与精英、普通村民等不同类型人群进行深度访谈,观察、分析和总结两个村寨的乡村治理实践理路。研究发现,虽历经转型,但乡村本身所蕴含的内生治理资源仍具有坚韧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治理功能,在协调大小传统关系、重塑乡村权威规范、助力移风易俗、凝聚乡愁力量、强化情感认同、团结乡村民众、构建和培育乡村共同体意识、传承保护乡村文化、传递道德价值、维系乡村秩序、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表现出与时俱进自主调适的时代精神。新时代要构建完善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实施乡村善治和实现治理有效,不仅需要国家正式制度安排与法理资源的输入,还应借助乡村传统内生秩序力量,在国家制度的引导下,高度重视乡村传统治理资源的发掘、传承、保护、整合重构和充分盘活。  相似文献   
186.
刘晓 《创造》2015,(10):78-79
彩云之南、多姿多彩的民族风俗,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保留下了千年的手工技艺,彝族刺绣、傣族织锦、剑川木雕、建水紫陶、乌铜走银、白族扎染、尼西黑陶以及滇派内画等,这些种类繁多、风貌独具的技艺,是云南无穷的文化遗产. 手握精彩,云南文化要站上时代风口,云南的文化创意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只等风来.  相似文献   
187.
流行服饰蕴含着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内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落地"具象化、具体化、具小化"的内在要求。通过对3400余名大学生流行服饰文化观多维度的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发现:大学生对流行服饰的选择尚属理性,对服饰色彩选择倾向是优雅与含蓄并重,喜欢的服饰面料以环保和舒适为主;多数大学生不特意赶时髦追求流行服饰,且能够量入而出;休闲装是多数大学生钟爱的衣着风格;大学生喜欢的配饰以实用为主、偏好的品牌彰显青春活力,但在具体品牌上并无刻意追求;服饰消费的动机多出于"需要",消费心理价位趋于理性。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艰苦朴素"等倡导存有认识上的偏差,同时对学校相关流行服饰知识和着装的历史文化教育引导有着强烈的诉求。  相似文献   
188.
正12月19日,砚山县首届"尝新节"在砚山县民族团结文化旅游示范村盘龙乡法土龙村开幕。"尝新节"俗称"吃新节",是壮、苗、彝等少数民族为了欢庆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而举行的传统农事节日,是展示厚重文化积淀的舞台,也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载体。此次"尝新节"活动安排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棒棒灯"展演,品尝壮族、苗族、彝族特色小吃,苗族  相似文献   
189.
吴晓 《今日民族》2016,(1):24-27
正纳贞·阿火,彝族,微胖、稍黑,声音洪亮。他的店——阿火·云南味道,坐落在北京的轿子胡同里。这胡同历史悠久,清光绪年间因轿夫聚集而得名。如今,食客们大多不知胡同名字的由来,均是奔着阿火的这家小店辗转而至。小店不大,上下两层,摆得下二十来张桌子;可店小名声却不小,在北京您要寻找地道的云南家常菜馆,云南味道必在口碑网站的推荐中。红三剁、彝家脆皮鱼、丽江腊排、小锅米线……阿火的云南菜味道正宗、分量十足,再加之小店独特的"彝族  相似文献   
190.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人口近800万,是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有国土面积4164平方公里,彝族人口8574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0.5%,12个乡镇中彝族人口占50%以上的乡镇有6个。彝族是最早生活在大姚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土著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