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56篇
中国共产党   136篇
中国政治   605篇
政治理论   40篇
综合类   1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彝族有很多支系,至今各个支系都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跳歹是富源彝族丧葬场中一项重要仪式.其特点是在葬礼中加进一些载歌载舞的活动内容,使彝家的丧葬场面显得明快、活泼而不沉闷.  相似文献   
932.
中国的民族服装文化,形成了中华文明独有的服饰文明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服装、服饰已进入到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文明融合之中。在服装设计上,既要吸收我国民族的服饰文化,又要吸收世界的服饰文化,深入挖掘每个民族不同的服饰文化,从中吸取营养,演变和创新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服装、服饰。  相似文献   
933.
中国广西彝族人群15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应用AmpFISTR Identifiler~(TM)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对308例广西地区彝族无关个体血样DNA进行15个STR基因座的复合扩增,旨在获得群体遗传学数据,为个人识别、亲权鉴定、DNA数据库建设等法医学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34.
935.
彝族是制造和使用铜鼓的民族一员。不仅在彝族聚居的地方发现有铜鼓的考古资料,而且在彝文文献里有制作和使用铜鼓的记载。彝族在历史上曾经是使用铜鼓的民族,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滇、桂边境的彝乡村寨,铜鼓礼俗还保存在节日文化和“腊摩”的彝巫文化之中。彝族英雄史诗(铜鼓王)的发掘、整理和公开问世,更有力地证明彝族是使用铜鼓的民族。  相似文献   
936.
以龙云、卢汉为首的民国彝族上层统治集团崛起后,在他们的家乡滇川黔边兴学、劝农、发展经济、建设地方,给本地区彝族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爬梳史料,在详尽考察该集团上述事迹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彝族社会的变迁。认为民国时期的滇川黔边彝族社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阶级出身的限制和统治者之间的利益争夺,这种由民族上层的个人行为带来的社会变化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937.
边远民族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育落后,人口素质低。而教育上不去的原因主要不是表现在数量上,归根到底是教育质量太差,从而导致在考试当中没有竞争力,越往上一级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的竞争力就越差,升学的人数也就越少,这也是民族高等教育上不去,人才出不来的症结所在.要。改变教育落后的状态,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只有把基础教育的质量抓上去了,中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才有发展的基础,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唯一的方法,只有集中办学。  相似文献   
938.
“三”,作为一个成数,在彝族文史典籍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浸透着它的神秘影响,从古史到当代现实生活,神秘的“三”无所不在。“三”作为彝族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代表了从古代社会到当今彝族生活各领域的一种文化脉络。探寻“三”的文化意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彝族文化。  相似文献   
939.
周向东 《今日民族》2003,(10):66-68
“阿克己,阿克己,民族团结阿克己……”2003年7月25日,彝族火把节这天,记者在保山市隆阳区芒宽彝族 傣族乡窑洞坝村举行的首届民族团结运动会上听到4000多人同唱这首“民族团结好”的傈僳歌时,禁不住被现场各民族同胞那豪放的激情和  相似文献   
940.
论彝族毕摩的性质及历史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毕摩是彝族社会中从事原始祭祀的祭司 ,其中不少毕摩又是彝族传统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作者对毕摩的源流进行了探讨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对毕摩的性质进行了分析 ,并对其贡献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