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2 毫秒
51.
大学阶段处于人生关键发展时期,应该在此时注重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每位学生具备积极心理品质,为其以后更好地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文章通过分析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及大学生不良心理品质的表现,进而把握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2.
积极青少年发展观,强调青少年自身蕴含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主张"培育"而非"管理"。用积极青少年发展观来反思留守儿童问题,我们可以发现,留守儿童并非"问题儿童";留守非"问题"之源,留守儿童"问题"为多因素累加效应所致;留守儿童同样拥有积极发展的力量和发展良好的可能。为此,留守儿童研究和实践应着力激发留守儿童成长的主体意识,发掘和利用留守儿童发展的保护性因素,注重留守儿童积极品质的培养,构建留守儿童积极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53.
积极心理品质不是归一点,也不是离散的变量,是由一系列积极特质组成的,是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是人的长处、优点和美德。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品质培养有一定的关联。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课程教学方式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并以自然实验法检验教学效果,旨在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4.
构建和谐校园,不是把校园建设得富丽堂皇,而是需要校园内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共存。要实现这一目标,校园内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宜人的校园环境可以通过增加经费投入来实现,而和谐的心理环境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55.
对于现代性问题的理论研究,作为古典社会学四大家之一的西美尔把主要分析的视角聚焦在都市个体心理品质与精神体验的变化上.他认为在现代货币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代化背景下,都市个体深刻地受到货币经济自身所产生的工具理性逻辑的作用,个体内在心理也开始发生巨大的嬗变.由此西美尔站在不同于经典现代性解读如马克思和韦伯的立场,开始发起对个体心理变化的极富生命哲学意味上的文化解读,并从中提取出现代性内涵,得出主体性宗教对现代危机消解的理念.而这不仅为其现代性思想搭建了独特的建构理路,也为后来现代性批判的思潮提供了另类却重要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56.
在听说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品质、情感与情绪的变化、自信心以及教师本身的素质、施教理念、教学方法和策略等对听说课堂教学效率有较大影响。在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并适时调整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策略对提高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效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7.
关于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研表明,农业院校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综合创新能力和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创新的主动性不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学习方式和途径有待拓宽,克服困难和承担风险的意识需要加强,个性心理品质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58.
心理素质是指以先天的禀赋为基础,在环境的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见心理素质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59.
关心德育模式于20世纪90年代产生于美国,其代表人物是伦理学家、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关心德育具有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等特征,这些是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相符合的;再者,关心德育的一些教育方法,如对话、认可等,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也是同样可以使用的比较好的方法。在高校,关心德育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和加强,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0.
关心德育模式于20世纪90年代产生于美国,其代表人物是伦理学家、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关心德育具有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等特征,这些是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相符合的;再者,关心德育的一些教育方法,如对话、认可等,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也是同样可以使用的比较好的方法.在高校,关心德育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和加强,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