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霍尔将青少年时期比喻为人生航程中"疾风怒涛"般动荡不安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少男少女们经历着生理发育的第二次高峰后,他们蓦然发现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他们突然觉得应该尽快地摆脱童年,进入成人社会。他们更加渴望社会、学校、家长能给予他们与其他成人一样的信任和尊重;但是尚未成熟的认知能力、人格特点又往往使他们在努力追寻独立和自  相似文献   
62.
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习得的过程,也是学生特定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过程,更是生生交往的动态社会过程。数学课堂亦如此。由于听力障碍,聋生交往面相对狭窄,交往能力相对低下,  相似文献   
63.
高亮 《法制与社会》2012,(17):262-263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和探讨了提高战斗精神的三种途径:情感、价值观、意志品质,试为新形势下我军战斗力的提高探索一条具体可行的“心”途径.  相似文献   
64.
赵宝富 《学习月刊》2014,(10):27-29
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源于西方,又称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Community Mental Health Team(CMHT),是指在社区服务工作中,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来保持与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两个任务:一是发展性教育:即面向全体居民开展的预防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使社区居民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其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65.
现代人常常感叹世事纷繁,无所适从。毛泽东诗云:"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与其埋怨不如变为内省,在心中培植一棵"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劲松。从容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养。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中,是否具有从容的心态,能否从容地应对各种事情,从容地协调各种关系,是检验一个人能力高低和心理品质好坏的试金石。有一位总裁的用人之道独树一帜,他常常在职员没有任何思想  相似文献   
66.
于伟 《工会论坛》2004,10(5):83-83
体育教育对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学指导思想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任务的实现等 ,都要充分考虑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67.
在公安院校开展心理训练可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水平,培养学生特殊的心理品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加强学生心理品质中智力因素的训练、非智力因素的训练、社会心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情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68.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快推进海南省未成年人“护苗”专项行动工作,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本研究介入中等教育阶段学校开展“从‘心’开始,为成长赋能”——防范未成年人校园欺凌现象的护苗项目,为未成年人提供校园欺凌筛查服务,进行校园欺凌现状、相关法律了解程度以及三方诉求的调查,并组织三类人群进行学习培训和团体辅导活动,以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校园欺凌的意识,提升其积极心理品质和人际交往技能,知法懂法守法护法,进而有效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为未成年人成长赋能。  相似文献   
69.
正一、大学生逆境感恩品质培养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杀现象呈现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近期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大连、沈阳、哈尔滨等地高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是否有过自杀念头",统计结果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大学生有过自杀念头。导致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一些大学生面对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压力、家庭经济压力、疾病压力、人际压力时无法承受,面对各种逆境常  相似文献   
70.
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困扰着高校特困生群体,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各高校应提高对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构建特困生救助体系,培养特困生健康的心理品质;通过加强特困生的心理咨询和教育,做好"心理解困"工作,使之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