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733篇
  免费   711篇
  国内免费   698篇
各国政治   1163篇
工人农民   1115篇
世界政治   38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51篇
法律   11058篇
中国共产党   42868篇
中国政治   38660篇
政治理论   15649篇
综合类   21747篇
  2024年   280篇
  2023年   1632篇
  2022年   1749篇
  2021年   2258篇
  2020年   2395篇
  2019年   1686篇
  2018年   895篇
  2017年   1486篇
  2016年   2075篇
  2015年   4119篇
  2014年   10087篇
  2013年   9100篇
  2012年   10839篇
  2011年   10486篇
  2010年   10534篇
  2009年   10980篇
  2008年   11861篇
  2007年   8464篇
  2006年   7709篇
  2005年   5975篇
  2004年   5533篇
  2003年   5036篇
  2002年   4907篇
  2001年   4219篇
  2000年   3727篇
  1999年   450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共享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比较亮眼的词,是新发展理念实现的归宿。中国古代共享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享的思想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的共享发展思想构成了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来源。文章在准确理解共享发展理念内涵基础上分析其实践价值,主要包括:全民共享实践了人民当家做主;全面共享促进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建共治共享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渐进共享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享发展的落脚点是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32.
在马克思主义自然—历史观视阈下考量,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经过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形成了"利用改造自然思想"、"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系列一脉相承、创新发展的思想成果。中国共产党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程中的系列思想成果,呈现出结合不同时期社会发展需要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历史逻辑,体现着我们党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理解把握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的历史性跃升,对于我们在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33.
作为美国亚太地区的条约盟国,菲律宾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上却选择了"静默退出"。现有的研究强调菲自身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在美菲不对称关系中,美国作为强势的一方拥有着更多的选择权,换言之,美国本可以提供更多的奖罚手段来"调控"菲律宾所采取的政策,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菲的政策调整在更深层上也是美政策战略的产物。文章主要分析美国印太战略中新场域的开辟给菲律宾形成的外部压力,指出菲在印太战略中重要性被降低,菲在一定程度上被美"战略抛弃",这促使菲选择"静默退出"的政策。  相似文献   
34.
35.
"中华民族新史诗"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大命题,它包含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艺的政治维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史诗基础上创作当代史诗的历史维度和创作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史诗的时代维度三层逻辑,并由此构成评判中华民族新史诗的政治标准和历史标准,而其美学标准则由古典的亚里士多德史诗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美学理论融合而成。该理论的有效性和普适性通过运用于十八大以来中国文艺创作实践的考察分析已经获得初步的检验。新时代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一方面要特别重视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审美表达,另一方面则要严格遵循或然律和必然律来设计宏大叙事、整一情节、严肃行动和英雄性格,着力写出"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6.
继承已有的丰硕成果,提升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新境界,其核心要义是:明辨笃行——立足实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古开今——以丰硕理论成果为基础,继承、提炼、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正法直度——明确政治价值取向及评价标准,对错误思想严肃批评;朝闻夕没——坚持群众立场并加强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的传播。  相似文献   
3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落实培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研究,不仅要通过话语体系回应大学生的思想困惑,而且要提升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加强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  相似文献   
38.
论伟大斗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斗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动力,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革命性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整个历史,就是一部伟大斗争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伟大斗争"也打上了新时代的烙印,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历史上的伟大民族无一例外都是在"伟大斗争"中炼成的。今天,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斗争的风险越大。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坚决打赢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  相似文献   
39.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需厘清理论遵循:一是乘思政之热,有为才可信;二是悟思政之重,敢为才可靠;三是行思政之事,乐为才可敬。进而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策略:因事而化,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协同;因时而进,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体协同;因势而新,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协同。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