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24篇
法律   385篇
中国共产党   33篇
中国政治   87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9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恶意民事诉讼在司法实践中通常称为恶意诉讼、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利用诉讼为自己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诉讼行为,其实质是诈骗,这已经是法理上一致的共识。但根据《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意见,恶意诉讼行为不被认定为诈骗行为,而是以通过民事途径纠正这种违法行为.这一司法答复无形中放纵了恶意诉讼行为,使恶意诉讼行为有增多的现象。  相似文献   
42.
谢行城 《就业与保障》2014,(11):F0002-F0002
正2014年10月28日下午,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电视电话会议。会议结束后,福建省紧接着召开了贯彻落实国务院会议的全省视频会,全面落实国务院会议精神,推动全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政策措施,做好各项农民工工作。省农民工工作  相似文献   
43.
近期,国内两大软件运营商腾讯公司和“360”软件公司由于各自软件运行形式问题引发了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几天内两家软件运营商相继采取措施攻击对方,引发了我国互联网历史上最严重的软件恶意竞争案。透视案件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除了经济利益的纷争,我国互联网法律监督机制的缺失也是导致这起恶性竞争案件出现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该案件的基本情况和诱因,结合当前我国互联网法律监督机制的基本情况,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我国互联网法律监督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4.
2010年11月3日晚,腾讯公告,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360随即推出了WebQQ客户端,但腾讯随即关闭WebQQ服务,使客户端失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受理此案。2010年11月10日下午,在工信部等三部委的积极干预下,腾讯与360已经兼容。这场明里暗里的争战貌似从用户利益出发,而实然,用户终究不会是最终的赢家。  相似文献   
45.
王占  杨俊  孙军 《法制与社会》2011,(28):177-178
欠薪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稳定,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2011年人大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中新设了欠薪罪名,各地政府在近几年间也先后出台了相关的规范以打击欠薪现象,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仍存在需要改进之处。对于欠薪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预防和善后制度。结合他国的成功探索,在不背离我国实际国情的前提下,制定更有效的法规,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遏制欠薪现象的发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46.
王武轶 《中国保安》2014,(20):21-22
随着人们对安全需求的进一步加大和保安服务市场的全面放开,在迎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全面放开后的竞争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恶意竞争。保安监管工作如何推动保安服务市场公平竞争成为一大课题。从目前情况来看,保安监管工作虽得到重视,但仍相对滞后于市场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新要求。  相似文献   
47.
恶意串通行为概念的模糊性导致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第1款第4项以及《合同法》第52条第2项在适用上的混乱。事实上,司法实践中依据该规定所判定的七种所谓的恶意串通行为在现行法或民法理论上都可以用其他规则予以调整。我国未来民法典总则没有必要设置关于恶意串通行为的一般规定,"恶意串通"仅限于滥用代理权。取而代之,应对通谋虚伪表示予以专门规定,采用相对无效的规范模式。  相似文献   
48.
有权利的存在,就有权利被滥用的可能。在我国,诉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受到了法律的高度关注和重点保护。然而,近几年来,诉权却因部分公民的一己私利而被无端滥用。与此同时,作为我国"维护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的诉讼,也因日益频发的恶意诉讼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鉴于此,"如何有效规制恶意诉讼问题"无疑成为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为此,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新民诉法也将恶意诉讼问题纳入了法律规制的范围。然而,正因恶意诉讼首次入法,相关法律规定仍不健全。而且,法律规范固有的滞后性缺陷,也使其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不断健全并完善恶意诉讼防范与规制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9.
《当代工人》2011,(14):30-31
列位看官,五一长假本是大家休闲娱乐的好时光。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今年的五一让不少人有点寝食难安。先是铺天盖地的酒驾入刑报道,让历来沉醉于酒香的国人清醒了许多;还有,恶意欠薪罪如黄钟大吕,让一些心怀侥幸的黑心老板如临大敌。恶意欠薪入罪意义何在?它究竟能否终结屡禁不止的恶意欠薪行为?咱们且听嘉宾分解。  相似文献   
50.
对于给付障碍法而言,缔约过失获得了与积极侵害债权同样重大的意义。现今的一些新型法律制度,都是在缔约过失的土壤之上发展起来的。但在这一制度是否以及如何法典化的问题上,一向存在不同的态度,甚至是迥异的态度。从整体情况看,法典化应当是肯定的,但在具体规制上还是应当采取比较慎重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