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129篇
中国共产党   135篇
中国政治   231篇
政治理论   102篇
综合类   1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人生有悲剧和喜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也有悲剧和喜剧。无论是繁重的体力操作之后,还是搅尽脑汁的文字之余,人们通常喜欢看些喜剧、小品,类如电视剧《戏说乾隆》、《我爱我家》.在戏谑中让我们的神经放松开来,笑闹之余给人些回味和启示。但喜剧、闹剧弄不好就会流于浅薄,它也永远代替不了《哈姆雷特》、《雷雨》,代替不了《甲午风云》和《南京大屠杀》,喜剧的笑声和大团圆的结局永远代替不了悲剧的深沉和心灵的震撼。  相似文献   
72.
《边城》创造了一个传统性的道德乌托邦,旨在批判受到工业文明污染的现代社会,并宣传自己的德治理想,但其强烈的悲剧意识却又宣告了这一道德乌托邦的破灭,从而昭示了传统德治思维模式在向现代社会创造转换过程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3.
洞庭一角     
一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恢复名誉。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  相似文献   
74.
如今,海峡两岸的关系愈来愈趋向缓和。反观历史,笔者不禁忆起蒋介石在世时的两岸“禁锏”政策和蒋经国时代一度施行的两岸“三不”方针。这其中值得人们追思的,莫过于1975年4月蒋介石病逝期间,发生在香港的同民党获释战俘张铁石自杀事件。  相似文献   
75.
李浩夫 《今日广西》2010,(24):12-14
毒品,一个充满着神秘和恐怖意味的名词,它不仅吞噬着吸食者的灵魂和生命,而且严重干扰着整个社会的治安稳定。也许没有什么比毒品更能摧残人的意志,也没有什么工作比戒毒更长期、更艰巨。在几幢白色楼房里上演着多少人生悲剧?多少人能够从这里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76.
庄里 《法律与生活》2010,(19):17-17
201O年9月10日,又一起“钉子户”自焚的悲剧在江西省宜黄县发生。事件发生后,钟家被烧伤的三人在燃烧现场的图片等相关情况迅速被传到了网络上。此后,有记者在微博上“直播”事件进展,钟家最小的女儿钟如九也开通微博来公布最新情况。  相似文献   
77.
时代背景和战争给海明威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成为其作品悲剧主题的根源。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在其作品中无不流露出人在自然界,在命运面前始终是无能为力的悲观思想: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战争,也是一场徒劳的战争。  相似文献   
78.
陈军 《求索》2011,(7):138-139,106
尼采将"存在"理解为求权力意志的虚无世界,基于此,在尼采的思想体系中,通过创造虚无,艺术(尤其是悲剧)成为把握"存在"的本源性方式。换言之,尼采颠覆了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经典戏剧美学思想,他不再把戏剧艺术作为模仿或显现理念的工具,而是把戏剧艺术理解为创造存在之意义的方式。  相似文献   
79.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之原告资格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之必要性(一)环境资源保护的现状"公地悲剧"是外国学者所做的一个试验。将一块草地划分成几块分给牧羊人,在中间留下一块作为共用地,每一个牧羊人都可以自由使用。  相似文献   
80.
托尔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独具风采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作家通过对安娜的爱情和家庭悲剧的描写,寄寓了他对当时动荡中俄国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的思考.安娜深刻的内心体验、强烈真挚的情感和激情活力令无数读者感动,她悲剧的命运结局也令世人扼腕叹息.旨在分析造成安娜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