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129篇
中国共产党   135篇
中国政治   231篇
政治理论   102篇
综合类   1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陈昱锟 《学理论》2011,(1):224-225
《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以一个"傻子"的视角,讲述他被别人欺辱的人生,用"傻子"和狗的无助反衬人性残酷的一面。作品中"名字"的反复得失以及人物具有复杂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赋予作品深刻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702.
一名年逾五旬,貌不惊人的女子最近向英国高等法院提交破产保护。她就是当年英国查尔斯王储的弟弟--英国王位第四继承人安德鲁王子的正牌女友、曾经红极一时的传奇美国女影星库尔·史塔克。  相似文献   
703.
《党政论坛》2008,(2):17
家有门窗,人有心窗,两者追求的都是敞亮. 人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心窗始终保持敞亮呢?一位智慧老人的话是对的:"人生有喜剧也有悲剧,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痛苦,你不能只推开一扇窗户,只看一面的风景.  相似文献   
704.
梁薇 《东南亚纵横》2006,(11):65-68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①之一,以其曲折动人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奇巧的故事结构,受到民众的喜爱,堪称中华文化的瑰宝。梁祝传说和以梁祝传说为内容的其他艺术形式,如: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以中国浙江  相似文献   
705.
论林黛玉唯情主义性格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携携 《湖湘论坛》2006,19(2):62-64
林黛玉清纯的爱情观使她获得了叛逆青年贾宝玉全部的爱,但也因为她将爱情看得高于一切的唯情性格导致了爱情的悲剧。唯情性格中庸俗盲目的特点使林黛玉轻视自己的生命,充满了自虐,缺乏必要的理性,这既不符合宝二奶奶的身份也不可能担当起身为宝二奶奶就必定要承担的家族重任;唯情带来的狭隘自私,使林黛玉背负尖酸刻薄的恶名,在贾府缺失代表民意方向的人缘;唯情性格中对封建礼教的依附、认可,使得林黛玉虽然爱上了叛逆者,却既做不到将爱人拉回社会正统,又做不到和爱人一起共赴背叛之路,她的这种尴尬处境,只能导致爱情的失败,悲情的结局。  相似文献   
706.
王志华 《理论学刊》2006,4(6):123-125
铁凝的小说以悲悯的情怀对现实人生进行了叙述,她的悲剧小说不给人以惨烈的悲剧性,而是具有一种和谐之美。这主要通过对悲剧冲突的化解来实现:一是注意节制,把悲剧意蕴留给读者自己去体味;二是调动多种因素,设置温情式的悲剧结局。这种和谐的悲剧观是铁凝善良之心与人文情怀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07.
路遥 4 3年短暂的生命历程 ,本身就是生命的悲剧 ,也许有某种关联 ,这种悲剧意识已深深浸透了他对黄土高原上中国农民的关注。在路遥的小说世界里 ,乡土乡情中的农本文化、苍凉浓厚的悲剧氛围以及作家再现生活的史诗品格为我们探究路遥伟大的现实主义精神、农本文化理想和悲剧的艺术价值、审美取向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08.
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精心设计了一整套国家典章制度。在现实中,这套制度框架基本全部被修正,与其设计的初衷发生严重背离。从长时段来看,不能不说朱元璋是一个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709.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茶花女》是中西相隔两百余载下极为相似的两出女性社会悲剧,同样反映了男权文化传统对女性的压制以及其自身的悖论性,而社会形态和时代背景的差异又决定了作家处理情节时作出不同的选择,表现为悲剧主导因素的不同和作者创作心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710.
傅守祥 《思想战线》2004,30(2):67-71
作为一部人类灵魂与时代精神的发展史,《浮士德》既是对"浮士德精神"的颂歌,也是对浮士德式追求的反思;既是对人的自信,也是对人的怀疑;既是对现实生活的肯定,更是对理想生活的呼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