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107篇
中国共产党   119篇
中国政治   243篇
政治理论   65篇
综合类   1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宋代词人由于不满柳永俗词的弊病,要求改革词风,提高词品,从而引导词体的创作走上了"复雅"的道路。词之"复雅",在思想内容方面要求符合"温柔敦厚"的诗教标准,在艺术形式方面必须典雅精致,反对艳语、俚语和粗豪之语。纵观宋词"复雅"的演进历程,经历了闲雅、清雅、婉雅、骚雅等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又有其不同的批评对象和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42.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豪放词的重要作家,但他们的词风又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别。东坡词倾向于从痛苦中求超拔、求解脱,跨越现实的黑暗去追寻理想的光明;而稼轩词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于现实的苦恨执著和挣扎奋斗,表现了悲愤的呼喊和火一样燃烧的激情。概言之,即东坡旷达,而稼轩悲愤。  相似文献   
43.
苏轼创立“豪放”词派,在词的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本文从前代词人的艺术成就,北宋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作家个人的艺术素养和创作个性等方面分析了它们对新词派的影响,论述了创立新词派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44.
贺新的     
金立强 《心桥》2000,(1):35-35
  相似文献   
45.
受文人雅集风气等因素的影响,宋元之际风雅词派创作了数量可观的题画词,其文化意蕴也相当丰富,体现了雅士情调、遗民情绪、诗人情怀和艺人情趣,在艺术手法上则运用了层次、留白、透视等画技,体现了风雅词人在词体艺术新发展上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46.
词兴于唐,随着词体的形成,唱和词也应运而生。唱和词是贯穿中国古代词史的独特景象。我们把唱和词视为一个整体,梳理其渊源和演进脉络,分为发轫期、发展期、低谷期、兴盛期四个阶段,根据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探讨唱和词在各时期的题材和艺术的特征,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
春节来临,一青年朋友说:"过节最怕的事是喝酒,‘感情深,一口闷’,听听这劝酒词儿,就让人头晕."……  相似文献   
48.
49.
高丽时代的音乐分为左右二部,左为唐乐,指新罗以后传入的中国系统的音乐;右为乡乐,即高丽的本土音乐。宋徽宗政和年间,大晟新乐在创制不久即传入高丽,并在宫廷演出。联章体、《九章机》在中国始见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刊行的《乐府雅词》中,而在高丽文宗二十七年(1073)已见演出。《高丽史·乐志》中“唐乐呈才”部分录有《抛球乐》等五种歌舞,与《全宋词》所载史浩《采莲舞》、《柘枝舞》等队舞的表演形式基本相同,却比史浩的时代早了大致100年。又其“唐乐”部分录有44个词调及词作。对于认知宋代词乐提供了珍贵资料;在可以考知作者的15首词中,有8首为柳永词,可知“凡有井水处能皆歌柳词”,不独西夏,在海东高丽亦是如此。本文对《韩国音乐史》中译本的一些讹误也作了纠正。  相似文献   
50.
本文首先从分析现阶段大学词汇教学法的弊端入手,提出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势,并且形式较为固定的词块(lexical chunks),是还没有得到系统开发的丰富的语言资源,基于词块的教学法符合人类语言的认知规律,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本文认为把词块作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单位有着其他教学法所不能比拟的优势,词块教学法将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