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107篇
中国共产党   122篇
中国政治   242篇
政治理论   65篇
综合类   1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41.
吕西 《北京观察》2007,(7):18-19
见到田小琳委员,我总是称她“田老师”,不是她真的给我上课授业,而是我知道,她是北京市政协港澳委员中屈指可数的大学教授之一、荣誉研究员、高级语言导师;曾于20世纪五  相似文献   
542.
汉语颜色词两极性语义是一种“文化义”,表现为其词义、词素义和言语义,隐含于其词内和词间的贵贱、尊卑、高低、是非、好坏、善恶、正反、顺逆、生死、臧否、增减、老少、春夏秋冬和东西南北以及男女等两极性语义,存在于人们认知的权势、价值、生命、情感、经济、时空和性别范畴里,是汉语颜色词词义及其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543.
英汉颜色词汇内涵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英两种语言都存在着大量表示颜色的词语,它们不仅表示色彩,在不同的语境下还具有多种寓意,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着重探讨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词汇的不同寓意。  相似文献   
544.
英汉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探究各民族文化发展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5.
晏几道和纳兰性德是近年来词学比较研究中很受关注的两大词家.他们共同对"梦"这一关键意象进行创作,他们的意境构成和艺术风格方面的相异性反映出他们对人生与社会历史不同的思考.  相似文献   
546.
中西文化中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因为它们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伸、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这种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生活环境、思想观念、宗教信仰,以及时代等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  相似文献   
547.
语言是文化的镜子,各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直接影响着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颜色词作为符号系统在越汉两种语言里具有不同的用途及文化价值、文化意蕴。对越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并深入地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不断促进和加强越、汉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548.
549.
物体作用于人的视觉,主要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色彩。文学家要再现生活,就离不开色彩词的运用。色彩词具有丰富的文学描写功能,其产生的视觉色彩美,增强了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使文学作品充满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50.
李清照《词论》,词学界普遍认为作于北宋。但“北宋说”论据不足,现有论据及论证过程有错误之处。《词论》应作于南渡后,理由是:《词论》力斥“亡国之音”,与南渡后的社会背景合拍;“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等语,似为南渡后追记之辞;《词论》所标榜的“五音”、“五声”、“六律”、“清浊轻重”等,在北宋末年才逐渐完善;《词论》出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而不是前集;北宋后期,苏黄是非常敏感的话题,李清照身份特殊,此时不太可能写作针对苏黄的《词论》;《词论》可能是针对南宋词坛的现实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