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5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95篇
工人农民   87篇
世界政治   28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03篇
法律   1151篇
中国共产党   1541篇
中国政治   2286篇
政治理论   1019篇
综合类   177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600篇
  2012年   671篇
  2011年   678篇
  2010年   754篇
  2009年   709篇
  2008年   801篇
  2007年   573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420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81.
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30多所高校大学生就其择业倾向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女大学生把工作稳定排在首位;首选的就业地区是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大部分认为工作与所学专业要有一定关联;期望的月薪集中在2500~5000元之间,工作的首要目的是实现自我价值;低收入家庭选择找工作的比例高,高收入家庭选择准备出国的比例高;愿到基层就业的女大学生总体趋势随着家庭年收入的增加而下降;高收入家庭的学生更看重第一份工作对自我成长的价值,而低收入家庭的相对看重先自食其力;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高,成绩排名靠后的选择找工作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282.
《十月革命前俄国纺织工人的劳动刺激因素》(1)(以下简称《劳动刺激因素》),是俄罗斯学者Л.И.博罗德金(2)等合著的一部探讨十月革命前俄国纺织企业劳动激励机制的经济史著作。该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出版后引起史学界的普遍关注。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再次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如何借鉴历史以防止社会动荡,是国家政权面临的重要挑战。善于实现社会妥协和协调不同社会群体利益的国家,能够避免革命和走回头路。  相似文献   
283.
李海  沈鹏 《法制与社会》2013,(30):105-105,163
本文结合社会中产生的真实案例,分析了影响刑事司法公众认同的因素,以期为提高刑事司法公众认同实现可能.为刑事司法公众认同全方面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4.
历史虚无主义现象既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又有着自身运动的主客观条件。因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绝不能仅聚焦于一般意义上所界划的政治观型维度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视域,也必须关切以日常生活观型、文化观型等样态呈现出来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后者恰恰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滋生、扩散并危害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一定的环境和条件。故在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深刻批判之后,深刻透视历史虚无主义现象生成布展的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情境的基础,探析遏制或削弱其存在的各种土壤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85.
对比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中方译本和美方译本发现,中国译者和美国译者在法律文本的词、句、语篇等各个层面均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或手段,足以突显法律文本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主体性的发挥要受到政治、意识形态、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立法文本翻译中译者所扮演的主体性角色反过来又会促进或影响翻译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286.
在死刑裁量过程中,对犯罪人选择何种死刑适用方式,㈩是由犯罪人实施的犯罪事实及相应证据决定的.根据对死刑判决书的解读,可以直观地绘制出基本的案件事实,而且这些案件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认知的.死刑裁判书是整个司法活动的“精华”,详细、准确地记录了被告人实施犯罪、被害人被害的全过程,并对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予依法、恰当的惩罚,对被害人的被害给予最大限度的“抚慰”,是判断司法公正与否的主要依据.死刑适用方式选择中的显性因素[2]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犯罪构成要件的显性因素,犯罪原因、犯罪手段、犯罪结果;其二是犯罪情节.根据对样本分析,在审判实践中,死刑适用方式选择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犯罪原因的区分功能失效、犯罪手段的残忍程度失范一犯罪结果的严重程度失衡,量刑情节调节功能发挥失常,情节的边界模糊、功能混乱、裁量随意.  相似文献   
287.
骆电 《人民司法》2012,(3):49-55
一、法律因素法律因素是指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应严格遵守法律规范,保证裁判依法为之。法律是司法的基础,司法是法律的延伸,法律因素因此成为民事裁判应考量的首要因素。我国实体法与程序法均规定裁判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如民法通则第六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即为当事人的行为标准和法院的裁判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司法实践中,绝大部分案件特别是常规性案件主要依据法律即可作出裁判,这是由司法的本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88.
陈华丽 《法学杂志》2012,33(1):142-146
刑事司法政策、缓刑制度功能、刑法条文规定、犯罪案件类型及被告人自身情况等都是影响缓刑适用的因素。从判决书反映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基层法院还是中级法院,故意伤害案件和交通肇事案件缓刑适用率都相对较高,财产类犯罪案件则较少适用。在实践中,缓刑的适用主要存在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把握不准,缓刑监督考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可以考虑从这两方面入手完善我国的缓刑制度。  相似文献   
289.
内蒙古,很近     
时见论 《实践》2020,(4):1-1
地图上的内蒙古,像展翅的雄鹰,翱翔在祖国正北方。人们赋予她“幅员辽阔”的标签:横亘东北、华北、西北,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相当于浙、赣、湘、黔、滇五省跨度之和。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内蒙古很远,首府呼和浩特距离海南岛3000多公里,从最东北的呼伦贝尔驱车到广州要3900多公里。这种“远”的印象,的确有地缘因素,但更多是对内蒙古的误读。  相似文献   
290.
与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场域与这两个得到相对较多关注的议题相比,流动人口居住空间之获得和建构这一主题具有新意.我们可用“空间情境主义”的方法论立场,将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获得并建构稳定居住空间的社会过程,分解为七个亚类的空间获得模式,它们分别是主流模式的族群聚居区(ethnic enclaves)、作为转型地带的城中村(urban village as transitional zone)和居住空间的边缘化(the marginalization of residential space),以及辅助模式中的宿舍劳动体制(dormitory labor regime)、住家服务模式(domestic helper)、居住正常化模式(the normalization of residential space)和无家可归现象(homelessness).对此进行理论阐释,可勾勒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获得的多个社会过程/社会机制.这七个亚类所涉及的社会变迁因素(结构性条件所带来的机会和约制)和社会能动因素(作为社会行动者的自主性/自发性/批判性)的结合,塑造了流动人口建构稳定居住空间的社会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