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4篇
各国政治   60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27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3篇
法律   413篇
中国共产党   2040篇
中国政治   1622篇
政治理论   1004篇
综合类   89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574篇
  2013年   483篇
  2012年   494篇
  2011年   476篇
  2010年   481篇
  2009年   442篇
  2008年   499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这一要求,积极探索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途径,使意识形态的功能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加强与拓展,已成为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意识的多样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坚持辩证性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一系列辩证关系,就成为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本刊邀请河北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韩振峰教授就此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对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克思主义为重要内容和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社会转型、体制创新、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变化及经济全球化等带来的诸多冲击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性、合法性、必要性出发,对新的形势下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浅谈食物中毒患者的病例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病例定义是国际通用的食源性疾病基本调查步骤,在我国由于没有食物中毒患者病例定义的确定原则,目前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各部门、不同的卫生工作者掌握的尺度、方法也不同,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1月24日,果洛州第一幢由牧民投资建设的综合商品楼在州府所在地大武镇落成。这一天,是让玛沁县大武乡江前村全体牧民永远难忘的日子,因为从这天起,他们开始改写长年来约定俗成的关于牧民的定义,在离家50公里远的州府县城里揭开了经商做生意、从事第三产业的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大众文化在我国迅速发展,构成了对我国精英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弱化,并且低格调大众文化导致青年大学生价值迷失,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本文拟通过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利用网络全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措施,达到消解和抵制大众文化负面影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唐小兵 《南风窗》2007,(8):88-88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修订版出版了,通过其中增加的篇章可以隐约窥见刘小枫思想变化的轨迹。10年前初版所收录的《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记念冬妮娅》、《流氓话语与意识形态》等文章,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17.
“解冻”是赫鲁晓夫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题和典型特征,大体上可分为“两松两紧”四个阶段,与斯大林时期对意识形态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形成鲜明对比。但赫鲁晓夫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解冻”同时也顾虑重重,不同时段也不乏强化“控制”。赫鲁晓夫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解冻”对苏联政治的发展和国际共运均带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陈祥波 《南风窗》2007,(19):17-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具有独立的凝固语法结构的词语,第一次出现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此前的表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是一个不稳定的修饰词,是对"社会主义"这个主干词的限定,而无论是从1982年的历史状况、政治现实,还是从邓小平的话语内涵和后来执政党的相关阐释来看,都是新时期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的新解释,但是这个时候这种新解释还没有定型,具有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特点,它更像是一系列具体执政方针和措施的总结和罗列。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的生态位下降,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华文化特别是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势。要适应当代时空观以及文化主权的相对性特点,把握“三个面向”的文化建设的根本趋势,以“三个代表”引领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世界政治思潮相对活跃,形成了斑驳陆离的几大看点。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引起广泛关注,美国新保守主义受挫,英国、日本等国鼓吹“全球民主化”,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俄罗斯“主权民主”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重要内容,拉美“民众主义”日益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