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4篇
各国政治   60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27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3篇
法律   413篇
中国共产党   2040篇
中国政治   1622篇
政治理论   1004篇
综合类   89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574篇
  2013年   483篇
  2012年   494篇
  2011年   476篇
  2010年   481篇
  2009年   442篇
  2008年   499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王玉周 《学习月刊》2013,(13):11-12
近年来,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十分激烈。一些人极力推崇"普世价值",认为中国应该"拥抱普世价值",并按照"普世价值"去发展。显然,这不是单纯的学术争论,而是有着鲜明的政治意图。怎样正确看待"普世价值",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普世价值"本质上是西方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2.
习伟 《前线》2013,(10):37-39
掌握话语权是所有大国的目标,也是大国成为强国的必要条件。在国际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掌握与自身地位相称的话语权对中国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相反,对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漠不关心,对谩骂污蔑、腐蚀同化妥协退让,则于中国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相似文献   
103.
意识形态作为"感情、表象和观念"的总和,在本质上内涵的信仰的价值属性与信仰功能也决定了意识形态成为信仰的可能。而每个社会个体生成意识形态信仰需要经历逻辑上的转向,即从"他律"阶段到"自律"阶段,最后实现"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统一"。在这一逻辑转向过程中,需要从意识形态客体即内容和形式上实现变革,意识形态信仰主体也要具备感情上的自觉,并在实践活动当中最终生成信仰。  相似文献   
104.
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确立和强化执政地位的有力工具。在社会思想多元多变的形势下,要啃硬骨头、涉深水区,实现中国梦,必须时刻绷紧意识形态工作这根弦,把好前进方向,创新思想宣传工作,大力加强党的建设,积极传播中国好声音,不断增强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5.
苏联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抵制资产阶级的思想进攻,促进广大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培养人才的做法,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但苏联在意识形态教育上出现的"人道主义"泛滥,丧失经济斗争意识和形式化的做法,又留下了沉痛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如何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6.
文化体制改革承载着对外保护国家文化主权和对内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双重意识形态安全责任。在当前的文化体制改革中,要警惕"去意识形态化"与"泛意识形态化"两种相反的极端倾向。必须把握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推进文化市场体制与管理改革,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主权与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7.
108.
改革开放前29年的意识形态工作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守,也造成了严重的泛意识形态化.改革开放后,意识形态工作由斗争型转向建设型模式,此时既强烈体现出开放的特点,但也出现了较为普遍的淡化现象.历史启示我们:基于意识形态安全的考虑,意识形态工作既不能泛化,也不能淡化,而应该在改革创新中强化其地位与作用,优化其内容与形式,促使其在社会主义的方向下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9.
王琪 《学习月刊》2012,(8):27-29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民族主义逐渐复兴并在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引起了各个学科领域的关注和思考。本文着重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了民族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复兴的原冈以及民族主义复兴对国际政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王兰香 《世纪桥》2013,(3):42-43
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他在早期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和改造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相关言论,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比较明确地阐述了异化思想,在揭示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借助于异化,完成了对现实的反思和对历史的科学描绘,同时实现了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