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05篇
中国共产党   184篇
中国政治   272篇
政治理论   113篇
综合类   16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不幸的是,没人告诉我们列宁是如何开展马克思研究的。除了一些非常有限和简单的言论,历史并没有留给我们其他东西。"他整天整天地研究马克思,作摘要、抄段落、记笔记",雅思涅娃(Yasneva)写道:"要让列宁离开他的工作实在太难了。"列宁的《资本论》摘要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希望重构这位"健将"有关研究马克思的著作,而唯一基础就是列宁当时编辑过并得以流传下的研究笔记。高中阶段开始写作时,列宁就养成了  相似文献   
92.
《天津支部生活》2012,(3):55-55
周俊生在《南方都市报》上撰文指出,耻感文化的缺失,已经在我们这个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危害。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可以听任污染泛滥,可以生产出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产品;  相似文献   
93.
韩建夫 《求索》2012,(11):71-73
在中国传统文化视域里,"境界"一词的涵义一般指向人的生命存在与精神层面。现代新儒家大都善言"境界",并以不同维度构建新的境界论。其中,唐君毅通过对《易传》"感而遂通"内涵的揭示和阐发,并借助佛教"观"的概念证成了相对圆融的生命境界论,呈现出颇为独特的思考路径。而且,以"感通"重构的儒家境界论,凸显了中国传统的变通观。  相似文献   
94.
《传承》2009,(17):65-65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了无数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用智慧和汗水,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谱写了名垂青史、彪炳千秋的壮丽篇  相似文献   
95.
以Bandura自我效能感理论为基础,采用龙燕梅修订的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CDMSE)对高职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存在年级、性别和专业上的显著差异,在年级上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升高,择业效能感呈现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发展趋势;在性别上男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显著强于女生,在专业上表现为文科学生低于其他学生。  相似文献   
96.
一、从人的存在意义上认识教育、理解教育的本质记者:李校长您好!您的演讲《记忆》和文章《对教育要有一点敬畏感》在网上点击率很高,也深受年轻学生们的欢迎,他们亲切地将您称为根叔。从  相似文献   
97.
后现代主义已经渗入到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之中 ,对新潮小说的深刻影响突出地表现为 :消解深度模式即平面感 ,语言变成了能指的游戏。它构成了人文精神主体的失落 ,导致了思想、学术和文化上的失范  相似文献   
98.
旨在考察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公平感对组织公民行为的预测效应,及公平感在责任意识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以188名企业员工及其直接主管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多元分层、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考察变量间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后,员工的责任意识能显著提高个人、群体和组织公民行为可解释的变异.员工责任意识和公平感都可预测组织公民行为的水平,责任意识对组织公民行为的预测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公平感的负向调节,即当员工公平感较强时,责任意识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相关较小,当员工公平感欠缺时,两者相关较大.  相似文献   
99.
在战略机遇与社会矛盾凸显相互混搭与对撞的当代中国社会空间结构中,城市新移民问题已成为探讨和审视很多政治社会问题的一个切入点。相对剥夺感是任何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都难以规避的一种伴生现象,但相形之下,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等诸多维度的社会排斥,则是诱发城市新移民相对剥夺感生成及助推社会矛盾累积的重要根源。因此,城市新移民相对剥夺感的克化之道,应是在现代性平台上设法谋划建构一套体现正义和包容性的制度,消除排斥性增长,提高城市新移民的"可行能力"和推崇宽容的政治文化,促进城乡文化的双向融合。  相似文献   
100.
正于志刚在3月26日的《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微博微信、网络购票、打车软件、支付宝、余额宝……技术革新使一部分人因此获益,而另外一部分人的权利却同时受制。如何防止新技术带来的社会公共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避免技术撕裂社会的问题,急需受到重视和予以解决。一些教育经历处于洼地、知识背景处于上一时代的人们,因为"技术鸿沟"而失去了公平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