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十年砍柴 《各界》2013,(3):96-96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仓皇西逃,到了西安。经过李鸿章等人的斡旋与谈判,1901年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似大清国总算保住了,慈禧的权威也得到了保全。  相似文献   
42.
肃顺为咸丰重臣,显赫一时。该集团的兴亡从一侧面反映了多歧而多变的晚清政治,但学术界对其整体而系统的探讨却比较薄弱。肃顺集团之所以兴起,与当时晚清政局内忧外患有极大关系。肃顺秉政后接连兴起几个大狱,如议约违旨案,顺天乡试舞弊案和户部宝钞处贪污案等,意在整顿吏治、抑制腐败;在整顿内政同时,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肃顺重用汉人和湘军将领,但对西方列强则持强硬态度;咸丰帝在热河病死,肃顺集团与慈禧太后和奕訢的矛盾日益尖锐,并最终在“辛酉政变”中覆灭。肃顺集团之所以失败,其原因一为在政治上与那拉氏和奕訢严重对立,积怨已深,那拉氏与奕訢在政变前充分酝酿,周密计划,而肃顺集团却疏于防范;二与肃顺集团领导成员的素养、能力、个人品性和工作作风密切相关;三为西方势力的插手。  相似文献   
43.
侯宜杰 《中国人大》2010,(12):46-47
历代封建王朝为了维护专制统治,均严厉禁止人民结党立会。清王朝以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害怕汉人反抗,禁令尤严。1898年戊戌变法时维新志士发起成立了极少数团体,不久被慈禧太后严禁。  相似文献   
44.
文芳 《各界》2008,(5):3
1901年慈禧太后66岁寿辰时,直隶总督袁世凯特地从美利坚进口一辆洋车,作为寿礼敬献给慈禧.据说,这个洋玩意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查理森利和法兰克兄弟俩设计,并采用手工方法制作而成,起名为"图利亚".……  相似文献   
45.
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突然死亡。次日,慈禧太后也一命呜呼。光绪皇帝无子,由他的侄儿溥仪继承帝位,年号宣统。溥仪年仅3岁,他的父亲肃亲王载沣以摄政王的身份执掌朝政。清朝已进入它最后的挣扎。  相似文献   
46.
裁缝 《法制博览》2008,(23):18-19
1993年末,北京西南郊的千年古刹云居寺工作人员在藏经阁整理经卷书籍发现了《钦差查办事件》文稿,副题为“杨乃武案光绪元年”。仔细研读,此文稿竟是关于中国大清朝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奏折……  相似文献   
47.
2003年2月号《书屋》,有一篇署名萧武的大作《反抗革命:晚清宪政改革再认识》(以下简称“萧”)。我真诚地认为,这是一篇难得的佳作。阅读中常常激发我的联想,这联想凝聚为一个题:《慈禧太后抓“改革”》。因此,本并非萧严格意义上的评,更多的是由萧引发的联想。  相似文献   
48.
慈禧雷语     
鲁莽 《政府法制》2011,(18):13-13
不管我们怎么评价慈禧太后,她作为晚清历史上最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一点我们始终无法否认。这位老太后活的时候风光,死了更风光,仅谥号就25个字: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超过以往历史上的其他任何一位皇后。慈禧太后的谥号虽然特别,但是她的言辞更特别。其一生雷语颇多,可谓天雷滚滚。  相似文献   
49.
在讨论这个题目前,首先要明确"西部"的含义。凡是涉及方向的词语,决定因素是采用什么地理坐标,例如中国历来以"天下之中"自居,中国的周边就是"四裔"。在中国内部,决定某地方位的因素,也是其相对于京师(王都、国都)而言的。例如今天的北京,在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地理坐标系统中,就已经远处北方了。而当元、明、清定都北京后,昔日的"京畿"长安(今西安)就成了西部,故慈禧太后逃往西安被称为"西狩"。  相似文献   
50.
雪珥 《政府法制》2014,(26):31-31
务实而不务虚,这正是袁世凯等体制内改革者所追求的务实.袁世凯本人就曾告诉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可有立宪之实,不可有立宪之名” 袁世凯是唯一跻身中央政改领导小组的地方官。在1906年9月2日发布的圣旨中,宣布直即进行全面的行政体制改革(官制改革),作为“立宪之预备”,并在中央成讧相应的机构,负责相应的顶层设计——即“官制编制”。参与“官制编制”的,除袁世凯外,均是中央机关的精英成员。袁世凯之外的其他封疆大吏,诸如端方、张之洞、升允、锡良、周馥、岑春煊等,圣旨仪仪要求他们“选派司道大员.来京随同参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