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季卫东 《中国法学》2006,82(3):17-29
本文关于戏仿与著作权的讨论,侧重于数码网络化对法律秩序的深刻影响以及各种创新型制度设计。作者认为,对所谓公平使用原则的考量,必须以严格区分美国模式和欧洲模式为前提;中国现行著作权法极其强调对作者人格的保护,固然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也很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信息流通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也可以说,“馒头血案”与《无极》的碰撞,其实提出了一些涉及法与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怎样才能避免通讯技术引起著作权的解体或贬值?人际互动与大批量的契约群以及民主决定的法律程序要件之间的关系究竟应该如何重构?解答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对权利处理的不同方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李厥云 《工会论坛》2009,15(3):157-159
石黑一雄的作品主要是着重刻画现代人普遍的人性及生存困境,其侦探小说多以戏仿手法,深切反思欧洲中心主义者的“使命感”,并讽刺了其对真实历史的逃避态度,深刻理解隐于历史事件之后的文化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戏仿"作为始于西方的文学手法,逐步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文章试图对现存已有相关研究作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下"戏仿"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实际现状,作研究空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巴斯因为其在小说创作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的创新,成为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客迈拉》是一部典型的元小说,同时借助戏仿的手法展示了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织,时间和空间错乱的奇异世界。滑稽、嬉戏、讽刺的手法加上深邃的理性思辨使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被解构,小说的虚构本质被揭示,人们对艺术和现实的固有理念被消解,这展现出世界本身和人类行为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1891年出版《道林·格雷的画像》引起了极大的骚动,并受到媒体猛烈的攻击,直到今天仍是王尔德批评的焦点之一。热奈特所界定的狭义性的互文性中包含的两种互文手法,用共存关系的互文手法用典(allusion)和派生关系的互文手法戏仿(parody)来重新解读《道林·格雷的画像》和其前文本——哈姆莱特原型相互指涉和意义关联。  相似文献   
16.
李天福 《求索》2008,(8):174-177
新历史主义小说企图让历史回归历史自身,表现出颠覆、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并作为一种叙事策略贯穿于创作过程的始终。但在后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戏说和整体虚构历史的倾向,其重新阐释历史的目的也逐渐沦为一种技术层面的操作过程,解构由策略变为了目的,陷入到回归历史与沉沦历史的悖论之中。从重审历史到重塑历史再到历史的陷落,构成了新历史主义小说文化思想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7.
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戏仿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也使得戏仿作品容易触犯法律的边界。美国通过一系列经典判例创立了合理使用制度,总结出划定合理使用的标准,为我国对戏仿作品的保护与限制提供了借鉴。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特殊性,又必须对合理使用制度的标准进行重新考量,以更好地为戏仿作品的保护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8.
戏仿(parody)这一概念在古希腊文学中就已经出现,如今,它已不仅是一种写作技巧,而且成为一种后现代语境下的具有通俗化倾向的小说的叙述特征。20世纪末兴起的网络文学中,对经典文本的戏仿成为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网络写手们通过谐音、文字游戏、情节颠覆的方式,对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文本进行重新刻画,创造出一个个令读者耳目一新的新文本,既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去中心化的影响,也表现出对小说叙事艺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戏仿是版权保护的重要文艺批评形式.数字时代,对已有版权作品进行再诠释和混搭创作成为文学艺术的主要表达之一,而合理使用是版权法中唯一使这种表达形式合法化的规则通道.美国司法实践表明,戏仿构成合理使用的条件进一步降低;英国也于2014年在修订版权法合理使用制度时增加“戏仿”一条.虽然目前中国在此方面缺乏司法实践,但是西方国家在戏仿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在承认戏仿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值得版权保护的基础上,将可得到版权保护的戏仿限定在对原作或其他作品进行批评或评论的范围内,并要求原作作者在作者权方面做出一定的让步.  相似文献   
20.
戏仿作品以模仿为手段,使用原作品时,存在很多争议。戏仿作品的独创性,应当高于一般作品,以使其能与原作品有效区分。为了保护戏仿者的权利,必须界定戏仿作品的范围,应该是以模仿为手段,达到对原作品的讽刺和评论效果;完善有关戏仿作品的规定,这具有现实和理论的双重意义;以及明确戏仿作品的合理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