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各国政治   30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篇
法律   339篇
中国共产党   708篇
中国政治   1124篇
政治理论   544篇
综合类   52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现代社会,自我认同问题的凸显有其深刻的原因.总的来说,现代自我认同危机是现代性对日常生活侵袭的结果;全球化进程是自我认同危机出现的大背景;科学技术推动了自我认同危机的出现;消费文化进一步催生自我认同危机;大众传媒则加速了自我认同危机的产生.  相似文献   
92.
李冰梅  张宏 《长白学刊》2013,(6):147-148
施蒂纳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虚构的“唯一者”来张扬利己主义。马克思批判施蒂纳利己主义的现象学,目的是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世界,在此基础上阐发更为丰富的现实的个人及其社会实践内涵,从而为唯物史观的确立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3.
以别尔嘉耶夫、布尔加科夫、弗兰克等为代表的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在对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探索过程中,对以往的现代性模式进行了反思.这种反思既集中地表现为对以理性主义为核心价值观念的西方“经典”现代性模式的批判,也体现为对以斯大林主义为指导原则的苏联现代性模式的反思.在对两种典型现代性模式的反思与批判过程中,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立足于自身文化传统,对现代性模式进行了重建.  相似文献   
94.
"日常生活"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是伴随着现代性而来的,其理论语境是西方哲学传统中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没落,社会语境是现代化进程中时间和空间经验的转变。"日常生活转向"发生在上述语境之下,是西方思想-理论形态的重大转变。"日常生活批判"和英国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是西方思想和学术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95.
过去的一百年里,五四运动的启蒙作用在政治、文化、历史等不同领域都得到了深度研究,但在中国美学的现代性问题上,相关研究主要见于零散的个体人物美学思想分析,缺乏整体性的学科探究。五四运动对中国美学的现代性启蒙包括三个方面:对学科独立的理性意识启蒙,对作为审美价值新根据的个体自由意识启蒙以及美学意识形态的现代性力量之启蒙。这三层意义开启了中国美学不同于欧洲美学的现代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6.
97.
98.
一个人具有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前提。在十八大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的频率达58次之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创新"一词的出现频率亦达44次。很明显,创新已成为我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旋律,中国未来发展的目标是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曾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同志也指出:"批判思维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独立思考精神,它不迷信任何权威,只尊重真理和规律……但现实情况是我们的孩子严重缺乏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能力,这已经成为当下的"教育之病"。我们的孩子:思考既不自由也不  相似文献   
99.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权问题既有理论批判也有理论建构。由于人是劳动和社会关系总和的"二位一体",马克思恩格斯由此发现了作为人权主体的人是有实然主体与应然主体的裂变的,进而发现了人权的实然主体与应然主体在阶级社会是对立的,而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同一。因此,阶级社会人权与共产主义社会人权成为二人理论批判与建构的目标,二人在人权上的"破"与"立"由此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0.
青年的道德价值观彰显的是国家主流价值观的方向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代性语境的出场,折射出青年道德价值观重构的困难性与复杂性。从社会生活的世俗化、青年主体性的高扬、西方文化的冲击、青年社会化的未完成性、新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等方面对青年道德价值观变化的原因进行反思,从外在因素与内在机制两个维度重构青年道德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