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7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192篇
中国共产党   453篇
中国政治   610篇
政治理论   324篇
综合类   27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连综 《廉政瞭望》2014,(3):56-57
正曾有一家媒体记者回忆采访郑也夫时,请他换个姿势,配合照相,他一口回绝:"我就这样坐着,边聊边拍,我不表演。"  相似文献   
52.
左世忠 《前进》2012,(8):33-35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数千年的风雨洗礼,积淀了丰厚的文化传统和文明历史,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山西这样一个既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又是我国“司法鼻祖”皋陶诞生地的地方,不仅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还有着深厚的司法历史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所包含的“德礼融于法”的重要特征和追求秩序、注重和谐的内在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如何科学把握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院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在批判的传承中探索法院精神文化建设的路子和方法,是我们在推进现代法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3.
近代以降,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剧烈碰撞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国知识界的先知先觉们在接受西方先进文化中的民主、民权、自由、平等、科学等进步理念后,他们以自由、民主、民权、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异质)为武器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武器的批判.批判的结果引发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一系列政治、思想、文化的“解缚”运动.评价这一思想运动,应秉持同情式的理解和批判式的反思两个尺度.  相似文献   
54.
当代中国面临着“私有资本逻辑批判”和“公有资本逻辑建构”的双重理论与实践任务.中国化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使命,应该是批判性地反思资本逻辑、规范性地矫正资本逻辑和理想性地引导资本逻辑,从而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哲学方式继续承担起“超越实践”和“反驳实践”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55.
守身为大     
正6月6日的《第一财经日报》刊登了董辅礽教授生前的最后一篇文章《守身为大》,当前读来仍有现实意义:1946年我报考武汉大学经济系。记得国文的作文试题为"守身为大说"。"守身为大"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坚守自身的节操是最重要的。实际上"守身为大"的内容远不限于此。例如为官者能否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向上  相似文献   
56.
陈云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奠基人之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在于其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永葆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陈云的批判观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继承和发展.陈云的批判观主要是以实事求是为基础的、以批判为手段的、以发展创新为目的的一种批判精神和态度.  相似文献   
57.
批判精神是马克思哲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马克思哲学借助于批判的精神,由理性批判到实践批判的演进,而哲学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青年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也是在时代背景的基础上产生并对该时代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解读青年马克思哲学批判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彰显青年马克思哲学批判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8.
刘仓 《党史文汇》2012,(8):4-10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对胡适思想的批判运动.这场运动发端于1954年10月的《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到1955年11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宣传部关于1955年1-9月份的主要工作给中央的报告》后基本结束.这场批判运动因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牵动着学术界的神经.否定和肯定这场批判运动的争论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59.
杨英姿 《求索》2012,(5):134-136
资本逻辑以无止境地追求利润和无限制地自我增殖为最高目的,带来全球性的贫富对立和资源环境生态危机。资本逻辑的生态批判,在于审视资本逻辑在世界观—价值观上的二元论、自我中心性之于自然、人、人与自然关系的物化和异化;在生产—经济维度剖析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非生态性和反生态性;在社会—人性维度揭示资本逻辑所造成的颠倒对立的社会和畸形狭隘的人性,导致了人的世界与自然世界的总体对立。  相似文献   
60.
网络推手的出现让很多网络红人和网络事件从偶然转变成为了必然,而对网络免费注意力所蕴藏的巨大商业利益的认知,加快了网络推手的职业化和商业化。一方面网络推手进入市场营销领域为企业和个人创造了巨大财富,也使得人们更加重视网络媒体;另一方面不成熟的行业自律导致了网络话语暴力、恶意制造媒介假事件、媒介职业伦理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种传播文化,网络推手必然会受到政治与经济力量的结构性制约,这就是网络推手的政治经济学收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