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1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482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民事检察制度是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当今各国立法中均对检察机关参与或提起民事诉讼做出规定。我国法律没有赋予检察机关完整的民事公诉权,而只规定了检察机关对民事案件的抗诉监督权。民事公诉的缺失和抗诉监督的薄弱使我国民事检察制度存在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本文指出通过对国内外民事诉讼检察制度的比较分析以及结合我国制度现状,可以重新整合民事公诉与抗诉监督的关系,以民事诉权为基础,构建我国以民事公诉为主、抗诉监督为辅的民事诉讼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192.
民事抗诉条件是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民事检察监督权,向法院提出抗诉的基本依据。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原法”)第185条规定了民事案件的4项抗诉条件;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法”)明确、具体地规定了13项抗诉条件。这些抗诉条件的规定既是对检察机关进行抗诉的授权,  相似文献   
193.
目前,法学理论界人士对民事行政抗诉存废之争一直在讨论,现有的上抗监督模式在检察实践中遇到强大阻力,本文论述了民行监督与监督模式的关系问题,从抗诉模式设置的技术角度指出了目前上抗模式的不足,并提出了同级审同级抗的抗诉模式。  相似文献   
194.
公正是效率的前提,效率是实现公正的内在要求和手段,提高效率是对公平正义更完整意义上的实现。尤其对于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的办理,更需要提高效率,以效率促  相似文献   
195.
我国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规定,检察院对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对法院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提出抗诉,要求法院纠正错误的判决裁定。但是,“两法”并没有规定抗诉案件的审级。在检察实务中,对人民法院发生的错误判决、裁定,均由上一级检察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85条的规定向同级法院提出抗诉。在审判实务中,受理抗诉案件的中、高级法院通常采用指令再审方式,从程序上将抗诉案件发回原审法院再审,即“上抗下审”。抗、审不对等,使检察院难以履行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196.
对我国民事抗诉事由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民事抗诉权的立法初衷,是为了确保民事抗诉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我国民事抗诉事由在规定上存在不足。完善我国民事抗诉事由至少应考虑以下原则:修正“有错必纠”的指导思想,树立“依法纠错”的司法理念;保障司法公正与维护裁判的既判力和权威性统一原则;坚持当事人处分权原则和公益原则的统一;重视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原则;坚持诉讼效益原则。目前宽泛的抗诉事由必须使之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这是当前民事抗诉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7.
一、现行规范抗诉工作的相关规定中存在的缺陷 2007年初,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第10条专门就如何在抗诉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进行了规范,分别对一审抗诉和再审抗诉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8.
论民事再审程序的改革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章武生 《法律科学》2002,(1):105-117
我国的再审程序蕴涵着两种深层冲突 ,即“实事求是 ,有错必纠”原则与生效裁判稳定性之间的冲突 ,以及审判监督权的扩张与当事人诉权、处分权行使之间的冲突。关于再审制度改革应废除法院依职权决定再审 ,限制检察院抗诉提起再审 ,完善当事人申请再审程序。其中 ,关于检察院抗诉提起再审 ,应作如下定位 :对涉及公共利益的民事案件 ,检察院应有发动再审的权力 ;对于一般民事案件 ,检察院不能发动再审 ,也不宜提起或参加诉讼。  相似文献   
199.
检察机关在进行民事行政抗诉过程中,对申诉案件受理的审查方式主要是形式审查,其逻辑路径多为演绎论证模式中的法律推理;立案初审结论更多地表现为或然性特征,即推理的表现形式为或然性推理;民行抗诉审查要科学分析生效裁判的逻辑路径,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寻找其法律漏洞并有针对性地展开证明或反驳;民行抗诉的实质就是对存有瑕疵的生效判决、裁定通过阐述抗诉理由,运用逻辑方法,而指出裁判程序或结论等论题、论据和论证过程的违法性、错误性。  相似文献   
200.
《政法学刊》2016,(5):85-90
对诉判一致的案件能否提起抗诉有各自的理论依据,各诉讼主体在实践中都有自己的立场冲突和困惑。在处理这类案件时,应当注意"有错必纠"和"抗诉必要"的综合把握,注意有利于被告人原则的运用,起诉错误的案件不能抗诉,原审判决出现新证据不宜一律抗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