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1篇
综合类   1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雍正帝批示奏折很认真,有的还很睿智幽默,读来令人发笑。如有个官员犯了罪,在狱中给雍正写悔过书,以期得到赦免,内有“辜负天恩,羞惧交并”两句话,雍正在一旁批道:“知道你害怕得要死,不过羞愧与否倒不一定(知汝惧死实甚,然羞则未也)。”  相似文献   
6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作为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法治国家的实现。而目前我国当务之急是建构行之有效的违宪审查机构,以结束我国几十年来有宪法无违宪案件的不正常现象。文章对世界三大违宪审查模式进行了利弊比较。  相似文献   
63.
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国际形势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意识形态的对抗逐渐被政治、经济、军事交往所携带.  相似文献   
64.
中国千年佛经翻译的总结者--赞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僧人赞宁 (919- 10 0 1)编撰的《宋高僧传》记载了从南北朝至宋朝五百余年间 38位译经高僧及其成果 ,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并阐述了他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文论述了赞宁的翻译观和方法论 ,认为他在对我国译经史进行系统总结后提出的“折中适时”的原则填补了我国古代翻译史上“缺失”的一环 ,值得当今翻译史和翻译理论工作者的重视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5.
“活着的宪法”——美国宪政制度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宪政制度具有内在的逻辑进路首先,分权制衡和联邦制是美国宪法的横向纵向权力配置原则;其次,违宪审查机制是美国宪法的生命之源;最后,维护人权是美国宪法的核心和旨趣。分权制衡、联邦制与违宪审查机制这些法治之网是以维护人权、自由和平等为己任的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66.
周伦军 《法人》2005,(8):96-97
《公司法(修改草案)》对资本制度的变革,是出于因应时世的从善如流,还是出于攀比邻家的浪漫主义?值得认真加以检讨早在1993年底《公司法》刚刚颁布之时,就有一个影响比较大的学者作出这样的评价,说《公司法》在颁布的同时,就已经落后于现实的公司实践。原话我已经记得不太确切了,但他的言下之意非常明显,就是公司法要想  相似文献   
67.
市场经济发育日渐成熟,格式合同适用愈加广泛。格式合同的采用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我国应借鉴国外有关格式合同制度的先进经验,运用法律手段规制格式合同,以实现格式合同的公平、效率、安全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68.
目前,我国刑事法学人对于美日等国起诉书一本主义存在着某些误读,起诉书一本主义与防止法官预断之间并无必然关联。起诉书一本主义只有与证据开示、证据裁判主义、严格证明规则、起诉审查制等周边制度相配套,才能发挥最大功效。盲目地进行法律移植不但无助于防止法官预断,而且会使被告在庭前审查程序中处于更不利的地位。我国未来的起诉审查制不应当以建立起诉书一本主义为目标,而是应当通过强化检察官证明义务、贯彻庭审中心主义、严格证明法则、建立起诉审查制等措施来构建庭前程序。  相似文献   
69.
我国现行民诉立法规定了实质为立案审查制的立案模式,一些学者提出立案登记制较审查制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诉权,本文认为立案登记制的适用弊大于利,立案审查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70.
宪法是国家的基本大法,集中体现了一国统治阶级的根本意志和根本利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贯彻实施,关系着国家的政治安定和全面发展。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内容。多年来,法学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对我国违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