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6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16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5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一体论是当代西方占统治地位的一种刑罚根据论。然而 ,虽然所有一体论者均主张刑罚的根据应该是报应与功利的统一 ,但不同的一体论者在两者为何应该统一与应该如何统一问题上所持主张各异 ,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一体论模式。  相似文献   
212.
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由于工作关系,我与自己的培养联系人接触较多.经常能面对面地谈心、交流,从中获益匪浅。兴奋之余,我不觉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像我这样经常能与培养联系人口头汇报思想的入党积极分子,还有必要定期向党组织上交书面思想汇报吗?另外.我读过不少入党积极分子写的思想汇报.里面多是空话、套话.根本没有写出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感受。您说,像这样的思想汇报写了又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213.
刑罚目的是刑罚论的核心问题,它对一国刑事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刑罚目的问题上,长期以来有三种学说:报应目的论、预防目的论和报应与预防一体论;但是,科学的刑罚目的论应该是“统一说”,即“坚持一个中心兼顾两个基本点”。刑罚的目的应坚持以间接一般预防为中心,兼顾报应与特殊预防的要求,在间接一般预防的基础上实现报应与特殊预防的有机统一。“统一说”为我国刑事政策的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14.
有关公务员财产申报的讨论,多集中在立法的时机是否成熟这一层面.而成熟的时机牵涉到全民信用体系的构建,需要完备的反洗钱制度,更要考虑个人信息的保护,等等.虽然大家多认可财产中报制度的良好效果,但要成功解决好这些立法障碍却并非一日之功.  相似文献   
215.
复和正义和刑事调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犯罪自产生以来 ,其恶性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加大 ,相反 ,人类用于对付犯罪的刑罚手段却渐趋轻缓和文明。毫无疑问 ,到目前为止 ,刑罚仍是对付犯罪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审判也是解决犯罪问题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建立在报应基础之上的刑罚 ,本质上是一种“以恶制恶” ,因此 ,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由此 ,在处理犯罪问题时需要引入复和正义 ,并进一步扩大刑事调解范围  相似文献   
216.
报应作为刑罚理论 ,既有公平、正义和人权保障的价值优点 ,亦含自由意志的预设和保守主义潜质之弱点 ,认清这些精神意蕴 ,是建构当代刑罚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217.
刑事和解制度晚近十多年来成为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何为刑事和解?当下对于刑事和解的概念可谓众说纷纭.面对各种不同刑事和解概念学说该如何把握?本文正是通过对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对于刑事和解的各种概念进行分析,结合刑事和解的实质得出既能囊括刑事和解的本质含义又不致于外延过于宽泛的较为精确的刑事和解概念,从而为刑事和解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18.
许博 《法学杂志》2004,25(2):63-65
拘役刑是短期自由刑的一种,由于拘役刑自身的缺陷及适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许多学者主张废除这一刑种。但以刑罚的报应论和功利论为基础,从罪刑相当和刑罚的功效角度进行分析,拘役刑是有其存在的价值的。为适应轻刑化的趋势,应逐渐完善拘役刑,使其成为可选择的适格的刑罚种类。  相似文献   
219.
死刑断想--从死刑问题国际研讨会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兴隆 《法学评论》2004,22(5):18-27
死刑虽然具有遏制犯罪之效 ,但其大于终身监禁的边际效益是无法证实或证伪的。当代报应观念早已抛弃等害报复而演化成了等序报应 ,而等序报应并不一定要求对杀人者处以死刑。立足于等害报复而为死刑所为的辩护 ,既不合乎当代报应观念 ,也无法解释对杀人者并非全部处以死刑的现实。人权的普遍性决定了犯罪人的基本人权具有超然的不可剥夺性 ,废止死刑是保护作为人的犯罪人的基本人权的直接而现实的要求。限制死刑的国际标准与中国的国情并不冲突 ,中国的死刑制度应尽快与死刑的国际标准接轨 ,这不但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行的。中国应该立即着手限制死刑 ,并在不久的将来废止死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